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等1個家要10個月 兒盟:每年500孩童難覓收養家庭

兒童福利聯盟邀請林心如擔任助養大使(圖由兒童福利聯盟提供)

兒童福利聯盟邀請林心如擔任助養大使(圖由兒童福利聯盟提供)

2017/09/20 20:19

〔記者譚偉晟/台北報導〕部分家庭會因為環境困難,尋求其他家庭收養,替代原生家庭照顧孩子。台灣面臨少子化,這類出養的狀況依舊沒有減少的趨勢。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公佈最新統計,7年來平均每年收到500多通出養諮詢電話,平均每月有45名襁褓中的嬰孩可能被出養,每個寶寶常得等上10個月,才能等到願意收養的新家。

兒盟資料指出,近7年共接到3836通出養諮詢,每年大約都維持在500多通,這些孩童的家庭主要都是面臨經濟上的難題。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出養孩童常會出現失落、分離焦慮等情緒,照顧上更困難。目前兒盟照顧中、等待收養的孩童有88.9%都是3歲以下,正是處於最需要建立穩定情感聯繫的時期,因此兒盟希望能盡快找到適合這些孩童的收養家庭。

兒福聯盟副執行長白麗芳指出,大部分的孩童進入到新的收養家庭需要7個半月,如果是特殊需求的孩童,像是有發展遲緩、需要特殊醫療照顧,或是生父母有藥癮、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平均需要近10個月才能等到新的收養家庭。

白麗芳表示,兒盟盡力幫助這些孩子找到收養家庭,近9成可以在國內找到收養家庭,兒盟同時也會尋求國外的收養家庭,盡可能讓每位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新家。

她另外提到,兒盟每月約須照顧40名等待收養的孩童,為了讓這些孩童獲得最好的照料環境,兒盟採用的是褓姆居家式照顧,作為孩子被收養前的中繼站。然而這種照顧方式比起安置中心的成本高了許多,因此希望各界可以發揮愛心,捐款協助這些等待收養、找家的孩子。

今年兒盟邀請林心如擔任助養大使,希望能號召2000位愛心助養人、集資1500萬元,用於協助等家孩童搭建臨時的避風港。此外兒盟的公益夥伴遠傳電信,在投入這次「助我長大 幫我找家」公益行動,動員全台門市義賣「愛寶寶隨行杯」,並呼籲遠傳電信用戶透過手機「380」方式捐款,以幫助這些等待家庭的小生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