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港區水母大爆發 疑與氣候變遷有關
民眾打撈水母,想飼養看看自行繁殖。(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連日來澎湖港區出現大批水母,民眾懷疑與氣候變遷有關,並與前一陣子烏魚大量洄游入港聯想在一起,更有人認為是水溫上升所致,與龍眼結子原理相同,數量愈多颱風就愈多;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表示,與西南風較強有關。
梅雨季節甫結束,澎湖天候又回復炎熱狀況,有民眾發現在白沙瓦硐漁港,海面上水母萬頭鑽動,模樣相當可愛,但也擔心有毒性,部分較大膽的民眾還以網具捕捉回家,大舉出現原因則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與日前烏魚大批出現有關,都是氣候變遷,也有人認為是水溫上升,水母數量愈多,今年颱風也愈多。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表示,春夏季節原本就是水母好發季節,同時水母移動能力較弱,常會隨洋流漂流,由於近日來西南風較往年強,因此將在外海漂流的水母推向岸邊,在澎湖港區發現的水母應是巴布亞硝水母,因身體有許多白色斑點,所以又稱為珍珠水母,因毒性很弱,通常被當作觀賞水母用。
根據文獻記載,巴布亞硝水母體的傘呈半球狀,具有大小白色斑點。傘緣形成淺淺的傘折,不具觸手。懸垂的口腕通常呈短棒状。顏色有多種的體色,例如:白色、深藍等。水母是一種海生動物。不屬於魚類,而是無骨軟體海葵類動物。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于各地的海洋。
巴布亞硝水母身上有白色斑點,又稱為珍珠水母。(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港區出現水母大爆發,引發民眾恐慌。(記者劉禹慶攝)
巴布亞硝水母毒性較低,為觀賞用水母。(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