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遶境空氣好多了 PM2.5最高濃度少一半
大甲媽遶境,以炮車取代燃放真實鞭炮可減少空氣污染。(環保署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的大甲媽祖9天8夜遶境日前圓滿落幕,環保署與地方環保單位再度針對整個過程,以藍芽感測器進行空氣品質監測,結果發現今年因燃放煙火及鞭炮減少,大眾所關注的細懸浮微粒(PM2.5)最高濃度雖然仍高達每立方公尺2307微克,但較去年已降低約一半,平均濃度也降達兩成左右。
環保署今公布大甲媽祖9天8夜遶境相關空污數據,今年測得最高濃度每立方公尺2307微克,較去年每立方公尺4188微克減少將近一半,而本次整個活動的濃度平均值約88微克,也較去年活動整體平均值每立方公尺112微克為低,顯示今年遶境空污狀況改善。
環保署指出,以各地來看,台中最高值出現在大甲,因為施放大量煙火,PM2.5濃度高達每立方公尺2307微克;彰化最高值則在大埔,同樣是因燃放煙火,PM2.5濃度達每立方公尺2105微克;至於雲林,以西螺測得的PM2.5濃度最高,曾有每立方公尺2131微克的數字。
此次沿途宮廟與陣頭,有別於以往使用傳統鞭炮,造成煙霧瀰漫、紙屑滿地,許多都採用了「瓦斯炮」、「電子鞭炮車」等創新作法,透過點燃瓦斯製造鞭炮聲響,若講求美觀,車外再安裝電子看板,播放彩色煙火LED,也能達到類似效果,但污染卻大幅減少。
環保署舉例,這次南瑤宮的鞭炮預算大幅縮減,在宮廟及信眾雙方都主動配合,搭配多次宣導活動之下,煙火瀑布、拖板車高空煙火、炮山、炮塔、丟炮手等都已極少出現,在減少空污方面產生顯著功效,這需要時間,也會持續與民眾做溝通。
電子鞭炮車外觀輔以彩色LED煙火效果。(環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