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當年「一點都錯不得」 金門毋忘在莒歷久彌新

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勒石。(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勒石。(記者吳正庭攝)

2016/11/02 22:11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太武山勒石「毋忘在莒」承刻匠師張再興重返故鄉金門,率五位在雕刻、藝術領域皆有所成的兒子作品六十五件,在縣文化局舉辦石雕藝術傳承展,當年「莒」字放大樣張保存一甲子後,也在現場曝光。

「毋忘在莒」由前總統蔣中正指示興建,民國四十一年完工,當年二十歲的張再興跟著姑父蔡清發,與其他四名打石工,耗時四個月完成這塊「一點都不容出錯」的「巨作」。

拜跟隨姑父刻碑牌啟蒙之賜,張再興雖只唸兩年私塾,寫得一手好字;當初金防部給他的蔣中正手稿,只有五公分見方,雕刻要放大約二百公分見方談何容易,光是把字體放大,軍方還派專人把原稿送回台灣照相館處理。

張再興鼓勵孩子多讀書,七名子女都有不錯成績,參展的五個兒子,就有三位博士、一位碩士和一位學士,都在石雕、藝術領域有亮眼的表現,其中留學義大利名校卡拉拉藝術學院的張國榮,因多次代表學校參賽,還被同學譽稱「米開『張』基羅」。

張再興的石刻,因為是人工刻鑿,加上深厚的碑雕底子,不同於一般電動工具雕刻,字體都很有「筆觸」感;他在金門的石刻還有「鄭成功觀兵弈棋處」、「擎天石室」、「吳稚暉海葬紀念碑」等,最遠到大膽島上的「自由屏障」,明天是「刊石.藝匠」張再興石雕藝術傳承展最後一天。

金門太武山勒石「毋忘在莒」承刻匠師張再興(右),與兒子張國英(左)在金門縣文化局現場說明石雕、山水畫的創作歷程。(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太武山勒石「毋忘在莒」承刻匠師張再興(右),與兒子張國英(左)在金門縣文化局現場說明石雕、山水畫的創作歷程。(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縣文化局展出的「刊石.藝匠」張再興石雕藝術傳承展中,有已被敲得「開花」的石雕工具。(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縣文化局展出的「刊石.藝匠」張再興石雕藝術傳承展中,有已被敲得「開花」的石雕工具。(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太武山勒石「毋忘在莒」承刻匠師張再興站在比他還高的「莒」字放大樣張前。(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太武山勒石「毋忘在莒」承刻匠師張再興站在比他還高的「莒」字放大樣張前。(記者吳正庭攝)

張國英說明現場展出的石雕,透過相互對照,讓觀眾更清楚古典學院的大理石雕刻工序。(記者吳正庭攝)

張國英說明現場展出的石雕,透過相互對照,讓觀眾更清楚古典學院的大理石雕刻工序。(記者吳正庭攝)

張國英示範傳統人工石雕的方式。(記者吳正庭攝)

張國英示範傳統人工石雕的方式。(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的水獺也是此次石雕展作品之一。(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的水獺也是此次石雕展作品之一。(記者吳正庭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