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舊魚市場「異地保留」 許家碩: 等同砍雙腳裝義肢
建築師許家碩呼籲原地保留80歲台南舊魚市場。(擷自臉書)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聲援呼籲原地保留80歲台南舊魚市場的建築師許家碩,今日臉書再推文,指城市歷史的保存價值,應該在於見證並且延續其歷史書寫,他並舉例台南小西門移至東區成大校園,異地保存是最嚴重傷害,人們會誤認這是真實,「從我有印象開始,小西門就長這樣」,不用等下一個80年,10幾年以後,大家都相信這是原本樣貌。
市政府於9月1日舉辦「原台南魚市場」開放溝通說明會,官方與文化公民與社團理性對話,會場發言雖有異地保留建議,但幾乎一面倒主張原地保留,市府未給明確回覆,宣布2週後再進行第2次討論。
許家碩表示,即使在會中,抵費地地主表達不領取魚市場這塊地的意願,但如同都發局長所說,在都更作業上,原有的兩百多名地主都必須要重新協商,甚至更新計畫也必須重新調整;文化局則強調,保留方式有很多種,局部保留、拆解保存、意象保存,都有過成功案例,但是現在大家關心的是彌補原本政策忽略的文化考量,行政過程艱辛,時程延宕,這都可以理解,「一個可以無愧交給下一代的城市,台南人可以等」。
許家碩指出,新北投車站早已經被拆解,很多人的努力只為了讓它更能靠近原址的真實,但終告失敗,而台南的魚市場好好的還在,「沒有理由因為一個人老了走路不方便,就把雙腳砍了裝上現代科技義肢。」
他並舉例,台南有異地保存經典案例。1970年,當時的逢甲路(今西門路)要拓寬,市府決定拆除擋到新路的小西門城。當拆除成為既定事實,成大以學術研究的名義接收。校園內原本有一段城牆遺址,小東門被拆掉留下缺口,就把小西門安置在小東門的遺址上拆解重建。
原本的城門一個向東一個向西,怎麼擺都不對,於是有創意想法:下方基座的門洞朝西,尊重原有城門脈絡,上方城樓朝東,符合小東門的朝向。「現在看到的小西門,頭跟身體是反的,就像電影功夫裡斧頭幫幫主被火雲邪神一拳打到的樣子」。
許家碩感歎說,在當時還是戒嚴時期的時空背景下,其實還必須感謝成大,畢竟留下了一座要被拆毀的城門。「只是到了今日,觀念似乎沒有太大改變」。「如果留下這些妨礙都市進步發展的古蹟,到底留下了甚麼?」
許家碩也發抒心情, 「東門城改建了圓環,不再是2百多年前走的城洞,時代進步了,車子開不進城洞,那就繞旁邊,可以緩緩的環繞多看城門幾眼,很好,本來就該車子繞開讓城門留在那裏」。「魚市場也是,為什麼不是開發繞開讓房子留在那邊,畢竟在台南看到古蹟已經是個奢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