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研究登上自然期刊 台學者改寫板塊運動學說

    林佩瑩(前右)與美國團隊合作的研究登上自然期刊,有望改寫板塊運動學說。(記者吳柏緯攝)

    林佩瑩(前右)與美國團隊合作的研究登上自然期刊,有望改寫板塊運動學說。(記者吳柏緯攝)

    2016/07/29 16:22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過去對於板塊運動的研究,多半認為地球板塊移動會帶動下層的軟流圈一起移動,不過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林佩瑩與美國團隊共同研究發現,仍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軟流圈的運動方式。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登上《自然》期刊,可望改寫近半世紀以來的板塊運動學說。

    今年甫從美國回台任職的林佩瑩,從2012年至2015年都在在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參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美國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與美國Brown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該團隊在太平洋佈放海底地震儀的研究計畫。林佩瑩指出,這項發現原本不再計畫之內,不過透過海底地震儀回傳的資料分析後,發現板塊運動會帶動軟流圈移動外,證實還有小尺度運動存在。

    林佩瑩說,因為大洋岩石圈佔了地表的70%,過去的觀測站都設在陸地上,因此觀測出的結果多半是綜合性效果,這次利用技術成熟的海底地震儀,佈放在夏威夷東南方的海底,就可以實際觀測出區域性大洋的變動結果。

    雖然這項研究是利用美國的海底地震儀所作,不過林佩瑩表示台灣的技術也很成熟,目前已經與韓國釜山大學的團隊一起進行研究工作、明年預計要和日本琉球大學共同執行研究計畫。未來也希望能爭取到更多的經費,實際在國內運用海底地震儀進行研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