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字姓戲」、「陳姓協恭季」盼申報神明會
![陳姓協恭季出示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名冊。(記者何宗翰攝) 陳姓協恭季出示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名冊。(記者何宗翰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6/06/24/1740877_1.jpg)
陳姓協恭季出示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名冊。(記者何宗翰攝)
〔記者何宗翰/烏日報導〕台中市南屯區萬和宮媽祖聖誕時的「字姓戲」活動,已經相傳將近200年,其中「陳姓」的神明會組織「協恭季」,仍然維持當年創立時的一七五會份,一路繼承下來,但因先人不識字,原始的出資及會員紀錄並未保存下來,今天透過立委顏寬恒辦公室,希望市府協助申報為神明會。
根據「台中市萬和宮志」記載,字姓戲是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當年萬和宮「老二媽」繞境完畢回廟時,突然神轎變重抬不進去,後來經媽祖指示,想以字姓戲取代繞境,沿襲至今;字姓戲開演後,各姓之間競爭激烈「相尬戲」,陳姓曾經一天演18台戲達15年之久,在咸豐至同治年間達到極盛時期。
陳姓協恭季信眾代表陳明毅說,協恭季成立之初,每會份出二元龍銀購媽祖會田五甲餘,及一間位於萬和路上的房子,會份固定一七五份,到今天都一樣,但因為先人不識字,直到日治昭和十三年為了萬和宮大修,才有贊助經費籌款的紀錄,目前信徒將近三萬多人。
陳明毅說,協恭季從曾祖父一直傳到他,過去幾代也一直想報正式合法的團體,但因為法令規定要原始的出資及會員紀錄,兩百多年前的東西早就不見了,很大的困擾是傳統文化不能不見,但是資金收來又不能在銀行存款或報稅,很擔心沒有合法化,哪天這個團體可能就消失不見。
立委顏寬恒辦公室今天邀集內政部地政司、民政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台中市府民政、文化、地政局共同協調,結論請陳姓協恭季檢附申報書、推舉書、沿革、原始規約、會員、及相關證明文件送市府民政局審查,若無成立時組織成員或出資證明的原始文件,民政局會審酌申報人提出的佐證資料,看是否能認定證明。
![陳姓協恭季出示先人在萬和宮前合影的老照片。(記者何宗翰翻攝) 陳姓協恭季出示先人在萬和宮前合影的老照片。(記者何宗翰翻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6/06/24/1740877_2.jpg)
陳姓協恭季出示先人在萬和宮前合影的老照片。(記者何宗翰翻攝)
![市府人員和信徒代表研究該如何申報。(記者何宗翰攝) 市府人員和信徒代表研究該如何申報。(記者何宗翰攝)](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6/06/24/1740877_3.jpg)
市府人員和信徒代表研究該如何申報。(記者何宗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