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行啟館重新開張 18社區端出「手路菜」

社區推出18道手路菜,要傳承媽媽的味道。(記者詹士弘攝)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斗六行啟館於3月1日由斗六市公所接手自行營運,經一個月的醞釀,今天重新對外開張,由18個社區端出「手路菜」,除象徵媽媽味道的傳承外,也宣告行啟館將朝公民會館方向發展。
「好料理需要傳承!」斗六市長謝淑亞表示,過去想吃東西,就是到廚房、就是得開伙,但因時代變遷,做菜的機會少了,傳統的好味道也漸漸失傳,所謂「江湖一點訣」,傳統的好風味需要有人指點,才能把媽媽的味道找回來。
公所為尋找斗六媽媽的味道,推出社區手路菜計畫,並在行啟館重新開幕時,作為打響第一炮的活動,宣告行啟館未來作為「公民會館」的理想,也希望將此園區打造成食農教育的場所,作為斗六人文藝術與農產匯集場域。
18個社區的媽媽,以走秀方式發表社區的手路菜,不僅色香味具全,更重新擺盤,不論是十三社區的傳統口味豆頭豬腳,或是崙峯的紹興醉雞,久安的鲍魚人蔘雞,都讓人看了食指大動,口水直流。

市長謝淑亞(左一)與市民一起品嚐社區手路菜。(記者詹士弘攝)

行啓館重新對外開放,社區手路菜要打響第一炮。(記者詹士弘攝)

市民一起分享社區推出的阿嬤手路菜。(記者詹士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