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全數都更得花兩千多年 到底難在哪裡?
雜誌進行調查,指出大台北地區平均每年都更489戶,依此速度雙北得花2369年,才能全數都更完成。(資料照,記者郭安家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住展雜誌今(29)公布雙北市民間自辦都更建案統計,指出雙北30年以上老屋全數都更,得花2369年才能全數都更完成,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同時點出多個都更牛步因素。而有媒體報導,都市更新受害聯盟執行秘書黃慧瑜表示,政府常把房子改建和都市更新混為一談,但是「改建」並不等於「都更」。
住展雜誌調查指出,大台北地區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共有116萬戶,不過業界統計,過去5年以來,僅有35件完成自辦都更,如果以「回配給原屋主的新房子戶數等於參與都更的原戶數」為例,自100年來,雙北完成都更的老屋僅2448戶,平均每年才都更489戶,依此速度雙北得花2369年,才能全數都更完成。
何世昌點出多個都更牛步因素,像是屋主想換得更多坪數,建商卻是相反,雙方難達成共識,以及容積獎勵上限讓都更整合困難、公權力不願介入、都更條例修正案尚未過關等,都是讓都更難進行的因素。
根據《聯合晚報》報導,黃慧瑜表示,政府常把「改建」和「都更」畫上等號,導致都更案為爭取容積獎勵反而會「卡住」,但是事實上有許多協議合建能順利進行。黃慧瑜指出,因為政府利用容積獎勵推動都更,但是增加的容積並未對應到都市整體的容受度,過多的容積獎勵,反而會帶入過多人手,讓生活品質下降。
黃慧瑜也說,都更應該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但是現況卻是都更完帶動房價、管理費上升,導致居民不堪負荷,只好離開原住處。
黃慧瑜表示,都更條例對公、私也不明確,因為若是協議合建,住戶和建商談不攏就不做,可是都更卻是強制性,但是推動後常出現「侵害私權力」的狀況,落實公益也不明確,才會導致都更爭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