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斷橋預警 創世界之先
名竹大橋斷橋預警系統日前安裝完成。 (國研院提供)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國家實驗研究院整合轄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等六大中心的力量,共同研發出世界首創的「斷橋預警-雲端防災互聯網」,可全年全天候監測橋梁安全,即時監看橋梁現地狀況,汛期作為封橋決策的依據,平時亦可作為橋梁保養維護的參考。
國震中心研究員林詠彬表示,斷橋預警的第一關,是由颱洪中心運用極短期降雨預報技術,進行降雨評估,搭配橋梁沖刷模擬技術,在斷橋危機前6小時提出預警。而橋之所以會斷,主要的原因是河水沖刷、掏空橋墩下方的沙土,因此由國震中心和晶片中心合作製作一整排可感測水流振動、又可防水、防撞擊的感測晶片,埋在橋墩下的沙土中。當沙土被沖刷、掏空,晶片就會一個個露出於水中而發出訊號,即可得知沙土的沖刷情形。
此外,由奈米實驗室研發安裝於橋墩的應力感測晶片、儀科中心和國網中心研發整合影像攝影系統的水位計與流速計、儀科中心和晶片中心研發橋面振動感測晶片,都可一併作為即時監測的參考。
林詠彬說,這些即時監測的巨量資料,尚須立即透過儀科中心特別製作的高速無線網路傳輸系統,傳送到國網中心的雲端超級電腦,進行分析與計算,再將結果傳送給橋梁管理單位,成為封橋的科學依據。
國研院院長羅清華表示,國研院創世界之先開發的「斷橋預警-雲端防災互聯網」,可以幫助橋梁管理單位精確掌握適當的封橋時機,既可確保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也不會過早封橋而造成民眾交通不便。
斷橋預警水工試驗展示,紅燈代表有斷橋危險。(國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