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看牲」拜中元 士林公民會館重現傳統

民眾早期會以麵糰製作水果,在中元普渡祭祀。(記者郭逸攝)

民眾早期會以麵糰製作水果,在中元普渡祭祀。(記者郭逸攝)

2015/08/22 16:54

〔記者郭逸/台北報導〕早年中元普渡會以麵糊製作水果、竹編等民間工藝,俗稱「看牲」,近年來則「化繁為簡」,購買泡麵、餅乾等乾糧祭拜。台北市士林公民會館今下午舉辦「看牲DIY」體驗課程,民眾爭相報名,雖以黏土材料取代麵糊,仍讓現代人更貼近傳統之美。

士林公民會館館長羅莉玲表示,台灣早期的漢食桌、蔬果雕、五牲雕、看牲等熟食或具可看性的食物,越來越少見,其中,「看牲」是早年普渡常見的供品,也就是「觀賞供品」,以麵糊為基底,製作祭祀供品。

羅莉玲提到,看牲有時也會製作尺寸約半個人以上高度的人物,頭部及手部都是麵糰,身體及坐騎內部則用竹篾編織,外層的衣物以糊紙技術來表現,顯得栩栩如生。

不過,現今普渡供品化繁為簡,民眾多買泡麵、餅乾等乾糧祭拜。羅莉玲說,士林公民會館今天下午規劃DIY課程,讓民眾動手製作,雖以黏土材料取代麵糊,仍讓現代人更貼近傳統之美。

另外,士林公民會館推出「士林街仔普電火:中元普度文化展」,本月13日至9月21日,藉由展出文物,認識士林在地的特色普渡風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