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篇】活用雨水與再生水 年增2億噸水
板橋溪洲國小在屋頂建置二十個雨水儲存槽,有效調配雨季與枯水期的校園用水。(資料照)
〔記者蔡穎/台北報導〕面對我國愈趨極端的降雨量分布,學者專家呼籲,雨水利用和再生水應加速分頭推動,扮演「城市水庫」。若全面落實,保守估計每年可多出二億噸水量,等同一座石門水庫蓄水量。
一成屋頂接雨水 每年可多1.17億噸水資源
國際雨水利用協會副會長廖朝軒說,台灣較可惜的是雨水利用系統未提早與建築法規結合,僅在綠建築指標中規範五%自來水替代率。澳洲十年前裝設雨水利用系統的家戶比例就已達十六%,台灣只要做到十%屋頂用來接取雨水,每年就可多出約一.一七億噸水資源。
他舉例,以舊式四層樓公寓來說,裝設儲水設備,每噸成本約五千元,就足供一家四口一天使用,換算每度水的成本在十二至十八元之間。
將工業污水和都市廢水經第三級處理再利用是另一個可行方案。水利署官員說,工業製程污水在政府要求下,約有七成回收率,反觀都市污水處理廠多設在下游,如何把管線拉到需要用水的地方才是關鍵。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監事、北科大工學院院長張添晉表示,污水在污水處理廠只要多一道手續,即經過活性碳吸附、薄膜逆滲透等處理就可成為再生水。每度成本在廿到卅塊之間,可用於洗滌、沖廁、空調冷卻等非飲用的次級用水。
環保署科長周國鼎說,台灣可學習新加坡,把再生水打到水庫裡,與天然水源混合,再經過淨水程序成為民生用水;此外,若能加速建置「飲用分離」的二元輸水系統,也可有效利用再生水。
水利署統計,全台每天約產生兩百八十六萬噸廢污水,其中都市污水約佔兩百三十萬噸。
水利署組長李友平說,行政院已核定六座再生水示範廠優先推動,其中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正在發包興建,預計兩年後啟用,可供高雄臨海工業區每天兩萬噸用水。他說,目標到二○二○年,六座再生水示範廠全數啟用,屆時一天可供廿八萬噸水(每年約一億噸)給中科、台中港工業區、南科和臨海工業區;至於再生水價,為提高業者採用意願,每度約十九元,低於成本,未來應會調整。水利署並已提出水利法修正草案,要求建廠企業使用再生水比例再提升,須把原有水權讓出給民生使用,預計今年底可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