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AMS國際計畫 在台設監控中心

2012/07/02 06:00

設於中科院 明日將揭牌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我國參與國際太空合作計畫再傳捷報,據軍方高層官員透露,由十六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太空磁譜儀(AMS)計畫,由於需要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監測磁譜儀從太空傳回數據,繼在瑞士日內瓦設立歐洲地面監控中心後,亞洲地面監控中心將於七月三日在台揭牌,並且設立在軍方中科院內,對台灣參與國際太空合作計畫具有重大意義。

丁肇中主持 十六國參與

一九九五年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同意在國際太空站上裝置太空磁譜儀,一九九八年儀器原型AMS-01先期登上「發現號」太空梭,進行資料收集實驗飛行十天,提供了大氣以外到離地三百八十公里間的全新數據,發現赤道區的正電子數量是電子的四倍。不過,二○○三年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而使整體計畫延遲,二○○八年美國政府簽署法案,同意在二○一○年以太空梭將太空磁譜儀(AMS-02型)搭載升空,裝置於太空站上,並開始運作至今;太空磁譜儀計畫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丁肇中主持,來自十六個國家、數十個研究機構的數百位科學家共同參與;該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從宇宙射線中尋找「反物質」,並研究「暗物質」的起源,以解開宇宙形成之謎。

軍方官員表示,亞洲地面監控中心於七月三日,將由AMS計畫總主持人丁肇中、台灣團隊總召集人中研院院士李世昌及政軍首長共同主持揭牌儀式,目前工作人員已經進駐,開始接收數據,隨時評估AMS是否正常運作。

官員還表示,為了承接AMS在台灣設置亞洲地區地面監控中心(Payload Operations Control Center, POCC)的任務,中科院除在去年派員到歐洲POCC支援監控任務外,在今年初還派出多組人員到歐洲POCC實習,在亞洲POCC正式揭幕後,歐亞兩地POCC將可無縫接軌,各國科學家也將輪流到兩處POCC進行交流。

尋找「反物質」 研究「暗物質」

軍方官員說,AMS計畫投入逾二十億美元的經費,因此規劃在亞洲地區設置POCC的消息傳出後,亞洲各合作國家都積極爭取,經丁肇中博士敲定落腳台灣後,國內也有多個研究單位競爭,最後則由軍方中科院雀屏中選,監控中心設在中山科學研究院龍園研究園區,由中央研究院主導、該院院士李世昌統籌,並與中央大學、成功大學、中科院等多個單位合作。

中科院跨國計畫總主持人荊溪暠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台灣在長達十多年的AMS計畫中從未缺席,做出來的電子系統相當可靠。

中科院電子所龍園創新育成中心企劃經理葉芬負責逐步建構監控中心,她說,NASA人員來參觀監控中心,也稱許台灣建構完整,不輸歐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