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深撞號 精準撞上彗星

2005/07/05 06:00

〔編譯魏國金╱綜合四日外電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探測船「深度撞擊號」撞擊器於美東時間四日上午十時五十二分(台灣時間當日下午一時五十二分)成功衝撞彗星譚普一號,在幽黯深邃的太空中燃起炫目的煙火秀,這是太空船首度與彗核直接接觸,為太陽系的成因開啟了解謎之徑。

當衝撞器於地球外一億三千四百萬公里處與彗星互撞後,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立即爆出掌聲,工作人員高興得互相擁抱。實驗室主任伊拉奇指出:「現在看來,我認為我們對太陽系有全然不一樣的理解,任務的成功超乎我們預期。」該計畫共斥資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科學家唐姚曼說:「我們精確撞在我們想要的位置!」

NASA指出,洗衣機大小的衝撞器在任務最後的兩小時分三階段進入目標軌道,並直至衝撞前三點七秒持續拍攝外觀崎嶇的彗星影像。衝撞器以每小時三萬七千一百公里的速度與彗星互撞,如此的速度,從紐約至洛杉磯僅需六分鐘。撞擊後,撞擊器立即蒸發。

撞擊時的影像顯示,形若鱷梨的彗星在向陽面下方處出現六倍於平時亮度的亮點,顯示撞擊器衝撞部位,撞擊激起的礫雲衝入太空,待揚塵止息後,科學家希望一窺彗星凍核內部,該部分是由數十億年前太陽系成形初期的岩塊與冰所構成。

計畫共同負責人唐姚曼指出:「撞擊規模比我預期的還大,我們已獲得所有我們能探求的資料,整個科學團隊欣喜若狂。」該任務的主要科學家阿韓說,所彙集的資料恐須耗費數月來分析,在衝撞三小時後,母船僅傳送回十%的資訊,他表示:「基本上我們的工作現在才開始,我期待資料汗牛充棟,直至退休才得以窮究。」

「深度撞擊號」於撞擊前二十四小時釋出執行自殺任務的撞擊器,而一旦撞擊器脫離母船,地面實驗室便無法控制重達三百七十二公斤的銅製撞擊器,因此,「直接撞擊」對NASA是一種挑戰,NASA說,這項任務不會顯著改變彗星環繞太陽的軌道,因此該實驗不致危及地球。

釋放撞擊器後,「深度撞擊號」在離撞擊點八千公里之處記錄衝撞實況,科學家推估,相當於五噸黃色炸藥爆炸的撞擊威力,在規模如半個曼哈頓的譚普彗星上留下深約兩層至十四層樓、大小介於一間房子與一個足球場間的撞擊坑。初步檢測顯示,撞擊威力並未損及母船。當塵埃落定後,撞擊號將飛抵距彗星僅五百公里處,近距離觀察譚普一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