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促歐盟 全面防堵中資併購
德國政府近日甫擋下中資對歐司朗旗下燈具事業朗德萬斯(Ledvance)的併購案,明言依「標準程序」須進一步審查。(歐新社)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德國和中國的經濟蜜月正式宣告結束!德國政府正尋求歐盟採取新規範,允許歐盟成員國得以保護本國具戰略重要性的關鍵企業不被中資收購,尤其是可連結到中國「國家」、由北京策動的中資收購案,避免德國創新標竿的工業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被中企以四十五億歐元代價買走的憾事再度發生。
中資對德企大規模併購潮引發德國各界反彈,不滿情緒在庫卡被中國家電大廠美的集團買走後達到高峰。德國政府鑒於現有監管法令不足,正積極亡羊補牢,尋求在歐盟通過法令,提高各成員國可阻擋外資收購的監管權力。
蜜月結束 德盼保護戰略產業
德國當前法令規定,政府僅能在併購案「危及能源安全、國防或金融穩定」,或涉及國防工業、資訊科技安全、國家機密檔案處理時,有權介入和叫停。目前,德國政府不同部門進行中的政策文件諮商,將大幅擴張可阻擋併購交易的權力,主要規範在外資收購歐盟企業廿五%以上股權、取得少數股東否決權時,歐盟各國有權禁止,尤其適用於他國政府「插手」收購案時。
德國經濟部次長馬赫尼希廿八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指出,德國政府歡迎外來投資,但對於受到他國「國家指揮」、或僅想要取得德國科技的交易感到擔憂,這些併購案並非只是把德國當作投資地而已。
他說,「當某些交易是受到工業政策所驅動,或藉以取得技術轉移,我們需要有真正調查交易案的權力」;若有必要,在特殊個案上,歐盟各國甚至需要有可說「不允許」的權力。
亡羊補牢 提高各國監管權力
德國原投資審查政策僅涉及「危機時供應安全、電信和電力、提供戰略重要性服務」的交易,新增四種可否決情況,包括:受外國政府產業政策引導的投資、投資者得到國家補貼、收購者為外國國有企業、投資者來源國限制德企進入該市場。
德國經濟部近日一連擋下兩起中資收購案,包括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以六.七億歐元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義烏和諧明芯投資公司以逾四億歐元收購歐司朗旗下燈具事業朗德萬斯(Ledvance)。前案上月德國政府本已核准,但在美國情報機關警示愛思強技術可用在「中國核武計畫」後急踩煞車,宣布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