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米鄉地層下陷惡化! 雲縣府爭取納入擴大灌區
雲林縣大埤鄉是全國最大米鄉,水稻種植面積最多,但因地面水不足,不少要仰賴抽取地下水灌溉,這幾年極端氣候影響,水情吃緊,地層下陷有惡化現象。(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根據水利署監測資料,全國最大米鄉—大埤鄉近5年地層下陷面積及深度有惡化情況,分析原因極端氣候水情不穩,地下水用量增,對此,縣府爭取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將大埤納入擴大溉灌服務範圍,可從北港溪引水在高灘地建置蓄水池,再新建管路供農田灌溉用,經費約3.3億元。
縣府水利處指出,水利署2023雲林地層下陷監測結果顯示,雲林顯著下陷面積247.7平方公里,比前年2022年略增一些,顯著下陷重點地區土庫、元長的地下水位仍有持續下陷形。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整體監測結果可看出,雲林沿海地層下陷有趨緩,顯著下陷主要在虎尾、土庫、元長、北港、四湖、褒忠、水林、崙背及大埤,值得注意是大埤鄉下陷面積、深度近5年有惡化現象。
許宏博指出,大埤是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多的鄉鎮,但因位處農田水利事業區域灌溉系統末端或區外,包括北鎮、西鎮及怡然等村,若要一年兩作,無水可灌溉一定要抽地下水使用,在水稻面積不變,用水量都固定情況下,地層下陷應不致惡化,主要變數就是水情,尤其這幾年極端氣候,2021遇百年大旱、2023去年又遇200年大旱,這2次地下水抽得多,去年枯水期地下水位洩降大埤達15公尺最嚴重。
許宏博說,目前大埤農民灌溉情況有3種,第一種是引地面水即區排;第二種是抽地下水,由幾個農民共同一個公井,再分擔電費;第三種是抽北港溪水;為減緩大埤地層下陷持續惡化,縣府早先已建議列為優先防治地,也針對大埤取水灌溉進行初步規劃及構想,考量北港溪尚有水權可申請,即從北港溪引地面水到高灘地的蓄水池,供給農田灌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