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台東森林公園彎曲遊具 原來是布農族神鳥「紅嘴黑鵯」

建商表示,這不是企鵝或鱷魚,是紅嘴黑鵯的概念,為紀念布農族工人辛勞而改做如此。(記者劉人瑋攝)

建商表示,這不是企鵝或鱷魚,是紅嘴黑鵯的概念,為紀念布農族工人辛勞而改做如此。(記者劉人瑋攝)

2025/03/31 17:40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台東森林公園今舉行「台東森林公園2.0啟用典禮」,巨大的烏頭翁造型遊戲塔早就為縣民們一眼所知,但一旁仍有一具彎曲造型的攀爬裝置,前端卻有如鳥類嘴喙的紅色突出物,建商說,本來顏色、造型根本不是長這樣,一度被誤認為「企鵝」或鱷魚,後因鸞山村的布農族工人辛勞施工將其建起,才特地改成他們的神鳥「紅嘴黑鵯」。

今早典禮在結束導覽後,大批幼兒園學童飛奔向心儀的遊具,場面既熱鬧又可愛,在巨大的烏頭翁遊戲塔旁一具外型彎曲的遊具,造型卻十分令人迷惑,表面有著供攀爬用的岩塊裝置,但外型卻像長蛇、前端卻似紅色鳥嘴,建商說「什麼蛇?這是紅嘴黑鵯」。

原來這遊具正式名稱叫「曲面攀爬裝置」,建商說,這是圖上設計的名稱,根本沒幾個市民懂,名稱又難唸,甚至還有人猜這是「企鵝」、「鱷魚」,大概是民眾的誤解讓建商的心血被搞錯方向。

遊樂場都以鳥類為概念,設定為台東鳥類與人類共存場域,因此這座被誤會為企鵝或鱷魚的遊具本身也有鳥喙外觀。建商表示,這是一群來自鸞山的布農族工人所做,見他們從無到有,打基座、綁鋼筋、灌模到完工十分辛苦,在得知這是布農族人辛苦結果,「為了感謝這群兄弟們的辛苦,這才把嘴喙塗成紅色為紅嘴黑鵯概念」。因此在「烏頭翁」旁矗立的就是「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全身透黑,紅色嘴喙為其明顯象徵,為台灣特有亞種,常活躍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果園和林地邊緣,在布農族和許多族群皆有其神話,相傳在大洪水時代,紅嘴黑鵯的嘴喙就是冒險送來火苗,人類才有火可用、逃過一劫,但紅嘴黑鵯先以爪抓火苗,燙到受不了才改嘴叼,因此嘴喙和爪子也因此被燒紅,此後族人教導不得傷及此鳥。

紅嘴黑鵯明顯的嘴喙與爪通紅。(記者劉人瑋攝)

紅嘴黑鵯明顯的嘴喙與爪通紅。(記者劉人瑋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