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減碳新選擇! 高雄農改場農用紙膜取代塑膠膜降雜草增產量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引進日本做法,發展國產回收紙材,推出「農用紙膜」,比人工除草成本低,用在有機水稻還能保持3個月完整性,盼取代每年1萬公噸塑膠膜使用。 (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農業也要淨零減碳,過去為了降低雜草、提高產量,有機栽種農法會使用塑膠黑膜覆蓋,降低灑農藥,但塑膠膜回收不易,一旦破碎又會汙染環境,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引進日本做法,發展國產回收紙材,推出「農用紙膜」,比人工除草成本低,用在有機水稻還能保持3個月完整性,盼取代每年1萬公噸塑膠膜使用。
高雄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表示,有機栽培需煩惱雜草,為此採用農膜覆蓋在土上,包含瓜類、鳳梨、草莓、蔬菜等都是使用大宗,每年約用1萬公噸的塑膠膜,但卻面臨塑膠膜回收成本高的問題,1公頃要1萬元,且容易破碎、不易分解,不回收翻進土壤會造成環境污染,有的更會焚燒早成空污,問題亟待解決。
為此,高雄農改場赴日本取經,帶回農用紙膜技術,羅正宗表示,但日本紙膜成本太高,與國內紙廠合作,用回收材料、再生植物纖維等作為基礎,開發國產農用紙膜,使用後可自動分解成土壤的一步,符合永續環保理念。
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場長黃祥益表示,有機水稻因灌溉無法使用塑膠膜,會浮起來,但若機器除草除不乾淨,人工除草成本較貴,採用農用紙膜之後,3個月內泡水的紙膜只要不踩踏都還保留完整性,慢慢分解之後,水稻根系長出,雜草也就難生存。羅正宗補充,用紙膜不人工除草,有效減少24%雜草覆蓋率。
紙膜還可用在溫室栽培,羅正宗說,溫室使用紙膜栽培有機蔬果,其產量跟塑膠膜產量相當,且不同於水田,旱田可維持紙膜完整性達5個月,無明顯雜草危害。目前已登記為有機栽培可用資材,台灣製紙膜每公頃成本3萬元,比人工水田除草工資的3萬2千到3萬6千元還低,溫室使用紙膜的成本則跟塑膠膜差不多,希望為農業永續發展提供更實際可行的選擇。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發展國產「農用紙膜」,可自動分解回歸大自然,比塑膠膜更環保,又能降低雜草叢生,增加農作產量。(記者吳柏軒攝)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發展國產「農用紙膜」,可自動分解回歸大自然,有效幫助農業更加永續。(記者吳柏軒攝)

農業用塑膠膜雖可降低雜草叢生,但回收不易,若破碎又會造成環境污染。(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