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圖輯》42年最後巡禮!台北和平新生天橋要拆 居民還沒放棄

新生和平路口車水馬龍,天橋佇立在此已有42年歷史。(記者陳逸寬攝)

新生和平路口車水馬龍,天橋佇立在此已有42年歷史。(記者陳逸寬攝)

2024/11/11 06:17

首次上稿 00:25
更新時間 06:17

〔記者陳逸寬/台北報導〕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的和平新生天橋已有42年歷史,市府原定4日拆除,因附近居民聯署反對而暫緩,昨日在地居民發起「天橋咖啡日」活動,邀請關心天橋議題的民眾,親自走上天橋體驗不一樣的城市景色與慢活時光。

橋下行人匆匆,與天橋上展現的「慢活」形成鮮明對比,有人拍照、有人繪畫、也有人單純欣賞街景,各自以不同方式,記錄下這座城市的風景。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吳牧青說咖啡、餐點、器具都是附近居民各自出力,希望藉由咖啡日活動為城市找回「生活感」。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準備畫板,希望讓孩童透過繪畫傳達對天橋的想望,也期許這座鄰近公園的天橋能像曼哈頓高架公園(High Line Park)一樣成功轉型活化。退休教授韋光正與歐茵西夫婦一起在橋上進行宣講,認為市政府不該說拆就拆,要多聽聽民眾的心聲。里民呂先生與黃小姐自發性到橋上清潔塗鴉,只期盼天橋能通過文資審查。

也有不願具名民眾說,不懂為何反對拆橋被冠上政黨色彩,這區其實偏藍,該區立委羅智強卻對此議題「已讀不回」,藍營民代大多噤聲,對市長蔣萬安拆橋的決定很失望,但不希望像「大埔案」、「南鐵東移」上街頭,「真要走到那樣會很難看」!

民眾描繪天橋與街景。(記者陳逸寬攝)

民眾描繪天橋與街景。(記者陳逸寬攝)

一名父親帶著孩子在天橋上散步,欣賞城市街景。(記者陳逸寬攝)

一名父親帶著孩子在天橋上散步,欣賞城市街景。(記者陳逸寬攝)

天橋上一隅能遠眺台北101。(記者陳逸寬攝)

天橋上一隅能遠眺台北101。(記者陳逸寬攝)

退休教授韋光正(左)與歐茵西夫婦在橋上宣講,要市政府多聽聽民眾的聲音。(記者陳逸寬攝)

退休教授韋光正(左)與歐茵西夫婦在橋上宣講,要市政府多聽聽民眾的聲音。(記者陳逸寬攝)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老師(左後)準備畫板讓孩童繪畫對天橋的想望。(記者陳逸寬攝)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老師(左後)準備畫板讓孩童繪畫對天橋的想望。(記者陳逸寬攝)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老師(右1)準備畫板讓孩童繪畫對天橋的想望。(記者陳逸寬攝)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老師(右1)準備畫板讓孩童繪畫對天橋的想望。(記者陳逸寬攝)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老師準備畫板讓孩童繪畫對天橋的想望。(記者陳逸寬攝)

在大學任教的陳香君老師準備畫板讓孩童繪畫對天橋的想望。(記者陳逸寬攝)

新生和平路口車水馬龍,天橋佇立在此已有42年歷史。(記者陳逸寬攝)

新生和平路口車水馬龍,天橋佇立在此已有42年歷史。(記者陳逸寬攝)

居民呂先生與黃小姐自發到橋上清潔塗鴉,希望天橋通過文資審查。(記者陳逸寬攝)

居民呂先生與黃小姐自發到橋上清潔塗鴉,希望天橋通過文資審查。(記者陳逸寬攝)

吳牧青在天橋上舉辦咖啡日活動,希望找回城市的「生活感」。(記者陳逸寬攝)

吳牧青在天橋上舉辦咖啡日活動,希望找回城市的「生活感」。(記者陳逸寬攝)

天橋咖啡日活動讓民眾駐足享受「慢活時光」。(記者陳逸寬攝)

天橋咖啡日活動讓民眾駐足享受「慢活時光」。(記者陳逸寬攝)

天橋咖啡日展現的「慢活」與橋下匆匆行人形成鮮明對比。(記者陳逸寬攝)

天橋咖啡日展現的「慢活」與橋下匆匆行人形成鮮明對比。(記者陳逸寬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臺北市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