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運具電動化政策難達2050淨零 謝依芸建議禁售燃油汽機車時程提前
現在路上隨時可見民眾騎乘電動機車及電池換電站,而為加速交通運具電動化,政府則提出2040年新售電動機車須達100%等目標。(資料照)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為加速交通淨零轉型,政府提出2040年新售電動車及電動機車須達100%等目標。然而,學者指出,以模型評估現在電動車政策,距離運輸部門達成2050淨零目標仍有很大的落差,建議提前禁售燃油汽機車時程、加大燃油車汰舊換成電動車誘因,並儘早規劃大型貨車的低碳化路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6)日召開「碳費與減量管制目標的科學可行性」線上記者會。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指出,制定碳費與管制目標都是達成淨零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目前政府並未公布制定政策所依據的資料與討論,讓外界難以了解減量效益並評估衝擊。此外,相關的研究資料不僅未對外公開,公部門之間也未必有良好的數據與資料交流,難達成部會與各項政策間的加乘效益。
台大土木系助理教授謝依芸指出,政府研擬淨零及減碳策略時,須有跨部門的系統性思考,舉電動化運具為例,就橫跨交通部、環境部、能源署等部門,現在淨零路徑雖制定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電動車及電動機車須達100%的目標,但以模型評估既有政策仍不足以達到2050年運輸部門的減碳目標,甚至距離淨零還有很大的落差;背後原因包括,我國汽機車使用年齡長,平均達18至20年,意味即便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機車,到了2050年路上仍可看見燃油汽機車。
謝依芸建議,許多國家都訂在2035年禁售燃油汽機車,台灣也應考慮提前禁售燃油汽機車時程,並透過不同政策誘因激勵車主加速汰換燃油車,尤其在現階段電動車購入成本不便宜,尚無法吸引消費者將燃油汽機車換成電動,導致市場仍以銷售燃油車為主,然而即使換成能源效率較高的新燃油車,因一樣使用汽油,無法發揮顯著減碳成效。此外,雖貨車等重型車在運輸車輛上的佔比較小,但排碳貢獻卻相當大,應儘速規劃重型車的低碳化。
謝依芸表示,沒有任何一種模型百分之百準確,唯有政府公開更多資訊,大家在設定模型評估情境時,才能更貼合實際社會與產業情況,更精確評估減量政策或碳費帶來的衝擊。而當科學研究結果發現落差,也可以儘早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政府,以利調整政策工具。
台大土木系助理教授謝依芸指出,以模型評估現在電動車政策,距離運輸部門達成2050淨零目標仍有一段落差。(擷取自線上會議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