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屏菸「藝的能手」特展 原民守護文化資產故事感人

江雅蕾致力於復振琉璃珠文化。(記者羅欣貞攝)

江雅蕾致力於復振琉璃珠文化。(記者羅欣貞攝)

2024/06/15 22:13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屏東原民館,舉辦「藝的能手」特展今天(15日)開幕,展出7位原民對無形文化資產技術保存的故事。

展出者包括雷賜與江雅蕾,致力於復振排灣族琉璃珠文化,嘗試各種製作方法,無懼散盡家產,最終恢復了失傳的琉璃珠製程。排灣族陶壺技術保存者雷斌,也在復振之路上克服重重質疑,最終贏得了父親雷賜與部落族人的認可。

魯凱族石板屋技術保存者顏柱,生前專注於石板屋建造技術,他採集石板及選材的知識在部落廣為傳授,精神永存於石板屋建造之中;禹招補不僅歌藝出眾,也是砌石板牆的能手,特別珍視與家人一同建造石板屋的回憶;邱金士毅然辭去工作,成為第一位回到舊好茶部落重建家園的人;杜冬振對石板屋有著深厚的情感,他感念祖先為家人辛苦建造的家屋,號召部落族人重建家屋。

屏東縣政府致力保存和維護有形與無形的文化,全縣原住民文化資產公告授證數量居全國之冠,縣府秘書長邱黃肇崇表示,屏縣公告的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保存達26項技術,包括12個團體、40餘人,每位藝的能手除了是傳統技術的傳承者與守護者,更是屏東縣原住民文化衍替和運行的推動者。

原民會主委曾智勇表示,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為重要資產,原民會補助屏東原民館經費,致力推廣原住民族文化保存工作,希望以屏菸為基地,深耕屏東原住民族文化,提升屏東在地原住民族文化典藏、研究與展示價值。

「藝的能手─屏東縣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特展」即日起至10月27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屏東原民館展出,縣府歡迎民眾前往參觀,一同進入藝的世界,傾聽屏東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者的生命故事,感受驅動他們前行的動力。

杜冬振(右)對魯凱族石板屋有著深厚的情感。(記者羅欣貞攝)

杜冬振(右)對魯凱族石板屋有著深厚的情感。(記者羅欣貞攝)

鑽研排灣族傳統陶壺的雷斌(右)年紀輕輕就被列為屏縣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其子雷澤(左)現也傳承他的技藝。(記者羅欣貞攝)

鑽研排灣族傳統陶壺的雷斌(右)年紀輕輕就被列為屏縣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其子雷澤(左)現也傳承他的技藝。(記者羅欣貞攝)

「藝的能手─屏東縣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特展」今天開幕。(記者羅欣貞攝)

「藝的能手─屏東縣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特展」今天開幕。(記者羅欣貞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屏東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