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米」危機! 部落青年推復興運動

長榮百合國小的田間博物館課程,部落長輩教孩童如何篩小米。(陳濬哲提供)

長榮百合國小的田間博物館課程,部落長輩教孩童如何篩小米。(陳濬哲提供)

2020/11/19 19:23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小米」不僅是原鄉的糧食作物,更牽動整個部落文化,全盛時期台灣小米種植面積達6千公頃,現在僅約250公頃,甚至有部落在舉辦慶典時發現「小米」不夠用,還得到超市購買進口小米製作「阿拜」,擁有魯凱與排灣血統的部落青年陳濬哲,看到部落的「小米危機」,投入小米種源調查,並以禮納里部落中的長榮百合國小為據點,建立種源庫,串連部落長輩與學童,推動小米復興運動。

陳濬哲說,熊鷹羽毛頭飾是部落領袖核心象徵,熊鷹會捕獵山麻雀等小型鳥類,而這些小鳥以啄食小米維生,當小米減少後,從餐桌、環境到文化都受到衝擊,隨著時代演進,小米無法獲得較豐厚的收入,大多數族人開始改種咖啡、紅藜,壓縮了小米種植面積。

台灣的小米品種最高峰曾有近200種,莫拉克風災後,約僅剩50餘種,認識了長期研究小米、紅藜的專家林志忠後,確立了陳濬哲蒐集、復育小米的目標。

陳濬哲說,不同品種的小米,黏性、口感及風味各異,並有各自適合的加工、烹煮方式,兩年前開始和部落青年組成團隊,走訪不同部落,逐一調查、蒐集建立資料庫,目前蒐集了33個品種。

為了延續小米品種,陳濬哲接下長榮百合國小的文化課程,以「田間博物館」帶著學童到部落長輩的田裡,少量生產、復耕小米,栽種過程,部落長輩以傳統方式整地、播種、收割,學同悉心觀察紀錄小米生長狀態,不同的世代,因為小米田,拉近了距離。

陳濬哲說,有長輩看到小米後驚呼「我已經30年沒看過這種小米了!」還有布農族、泰雅族的原住民朋友找上門「交換種子」,加入小米復興運動的行列,讓他更加確立保種的目標,未來不只把小米種回來,還要繼續把文化傳下去。

陳濬哲看到部落的「小米危機」,投入小米保種運動。(記者邱芷柔攝)

陳濬哲看到部落的「小米危機」,投入小米保種運動。(記者邱芷柔攝)

長榮百合國小學童介紹小米品種。(陳濬哲提供)

長榮百合國小學童介紹小米品種。(陳濬哲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屏東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