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驚見「巨嬰級」魚球群!漁民示警「漏網之魚」
日月潭成年魚虎外觀呈灰黑色,被捕後還會露出利牙試圖逃脫,凶悍程度可見一斑。(資料照)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南投縣政府及日月潭區漁會、漁民積極防治魚虎「二次抱卵」現象,連星期假日也未歇息,但卻發現落網的幼魚不再像之前小於5公分以下的嬌嫩體型,有的甚至長達2、30公分,且外觀顏色也隨體型大小從橘紅、橘黃到綠黃不斷變化,令漁民強烈懷疑,這些未成年的幼魚極可能來自不同的魚球群,但僥倖成為「漏網之魚」,便群聚一起,共同抵禦電撈、追捕,也讓人再次感受到魚虎聰明、強悍的一面。
「魚虎」學名稱為「小盾鱧」,生性兇猛、獵食性強,成魚體長可超過1公尺、重達20公斤,嚴重危及曲腰魚、奇力魚、潭蝦等台灣本土魚蝦生存空間,日月潭當地漁會及漁民、釣客也紛紛響應縣府防治「魚虎」的計畫,尤在今年確定魚虎有「二次抱卵」現象,更不敢掉以輕心,致日月潭水域不時上演「人與魚虎」攻防戰戲碼。
漁民說,成年魚虎有強烈護幼習性,往年魚卵孵化後,幼魚身長都在5公分以下,且體色是鮮艷的橘紅色,與成魚灰黑色的外觀截然不同,以致幼魚群聚形成「魚球」時,就好像紅色染料般把潭面渲染成紅色的圈圈狀,地方民眾慣稱「紅色警訊」,至於獵食換氣產生的氣泡,則以「死亡泡泡」稱之,因為泡泡的消失,也代表獵物生命的殞落,之後潭面又會回到一片寂靜。
不過,近一週來在執行電撈防治過程中,便曾發現3群魚虎球,但捕獲幼魚多半在10公分以上,有的甚至達30公分,若以人類觀點而言,算是「巨嬰級」魚虎,因此推斷這些幼魚來自不同魚球群,如「巨嬰級」般的幼魚,便不是今年9月成魚「二次抱卵」後的產物,而是今年7月首波出生的「漏網之魚」,雖然幼魚體型大小有別,但最後仍難逃被「大小通抓」的命運,也令漁民開心地直稱:「人」果然還是魚虎的天敵!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表示,今年迄今(23)日止,捕獲的大小魚虎達3.3萬餘尾,已是去年1.6萬尾的兩倍之多,對於今年魚虎幼魚體型出現如此截然不同的大小差別,也認同漁民看法,但仍有待後續觀察研究,但可確定的是魚虎為求生存,一定會不斷演化,如「二次抱卵」便是例證之一, 因此縣府呼籲防治人員絕不可鬆懈,並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才能有效減少魚虎族群數,進而達到維護日月潭生態永續經營的目的。
日月潭魚虎幼魚剛孵化時體色呈鮮艷的橘紅色。(資料照)
南投縣政府防治人員發現近期捕獲的魚虎幼魚體型大小差很多,推斷體型較大的應是來自不同魚球群的「漏網之魚」。(資料照)
南投縣日月潭漁民近期捕獲的魚虎幼魚體型有的長達30公分,簡直就是「巨嬰」等級,令人吃驚。(圖由民眾提供)
南投縣政府防治人員發現近期捕獲的魚虎幼魚體型大小差很多,推斷體型較大的應是來自不同魚球群的「漏網之魚」。(資料照)
南投縣日月潭漁民近期在防治魚虎過程中,發現幼魚體型大小差很多,有的已2、30公分,且體色也由橘紅變成橘黃或綠黃,推測應是來自不同魚球群的「漏網之魚」。(圖由民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