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傳承香蕉絲織布 嚴玉英獲頒「人間國寶」

83歲的嚴玉英阿嬤保存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被文化部認定為「人間國寶」。(楊功明提供)

83歲的嚴玉英阿嬤保存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被文化部認定為「人間國寶」。(楊功明提供)

2021/09/29 05:3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已故噶瑪蘭族復名運動偕萬來校長的牽手嚴玉英,傳承獨特的香蕉絲織布技藝,獲文化部頒發「人間國寶」,是花蓮縣唯一獲獎的傳統藝師。她說,最大的遺憾是,爭取噶瑪蘭族復名從2002年至今近20年,仍有許多族親無法登記原住民身分,盼政府早日修法改善。

爭取修法 讓噶瑪蘭族復名

83歲嚴玉英25日到文化部接受「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她將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ni tenunan tu benina)工藝傳承給後輩,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是今年獲授證的14位「人間國寶」之一。

嚴玉英說,1988年和偕萬來校長回宜蘭加禮宛社故地,當時79歲的伯母偕高阿梅告訴她,「以前噶瑪蘭人有穿香蕉絲布做的衣服,而且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能穿」她非常驚訝,因為當時已沒有人會織香蕉絲布。

嚴玉英回到豐濱新社部落,與先生拜訪部落長輩朱阿比、潘烏吉、潘阿玉等人,從童年的記憶中慢慢摸索、找回傳統工藝,部落也成立「新社香蕉絲工坊」,獲得許多人的鼓勵和支持。

嚴玉英得獎雖然高興,心中卻遺憾。他說,噶瑪蘭族的祖居地宜蘭,還有眾多族親未能取得原住民族身分,包括已故伯母偕高阿梅和她的子孫、仍住在加禮宛社的侄孫嚴正明一家人,大家「明明是同一個家族,卻有人不是噶瑪蘭族?」希望政府能夠早日改變規定。

嚴玉英的女婿楊功明表示,日治時期戶口簿族人有註記「熟」,代表平埔熟番,政府曾在1950年代開放註記「熟」的族人登記平地山胞,但60年前錯過登記的人,至今仍依內政部函釋認定「熟番早已漢化」,與平地人「生活、語言幾無二致」,希望政府幫助族人當回真正的「噶瑪蘭族人」。

83歲嚴玉英阿嬤傳承噶瑪蘭族香蕉絲布工藝,獲文化部頒發「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ni tenunan tu benina)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楊功明提供)

83歲嚴玉英阿嬤傳承噶瑪蘭族香蕉絲布工藝,獲文化部頒發「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ni tenunan tu benina)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楊功明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花蓮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