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流浪行星」逾千億顆 比恆星多
羅曼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的想像圖。(取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網站)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流浪行星(Rogue Planet)是指未環繞恆星周圍、獨自在星系之間漫遊的天體;人類雖已知曉這種行星數十年,卻仍對其數量和形成原因不甚了解。不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準備發射的新一代太空望遠鏡,將可擴大調查銀河系中的流浪行星蹤跡,更有研究推估其數量會在恆星之上,亦即超過一千億顆。
數量和成因仍不清楚
美國「每日科學」等網站報導,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教授高第(Scott Gaudi)和研究生強森(Samson Johnson)等人共同撰寫、廿一日發表於美國天文學會旗下《天文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的研究指出,宇宙中可能到處都有流浪行星蹤跡,但若沒有天基(space-based)天文望遠鏡持續透過微引力透鏡效應進行觀測,人類便無法發現。
所幸,由NASA開發、並以規劃哈伯太空望遠鏡概念的NASA太空科學處前首席天文學家南西.葛莉絲.羅曼(Nancy Grace Roman)命名的大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羅曼太空望遠鏡」,將在未來五年內首度啟動銀河系流浪行星普查計畫。據報導,羅曼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星際影像,將比現今從地球上觀測的影像細膩十倍,可蒐集到更大量的新資訊。
新太空望遠鏡加入觀測
羅曼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範圍主要為太陽至銀河系中心之間,橫跨約二.四萬光年,被視為太空研究的全新領域。另外,根據高第教授團隊模擬,羅曼太空望遠鏡應可偵測到數百顆流浪行星,並由此推論在銀河系中,流浪行星應比恆星更常見,後者數量已知至少一千億顆;研究另指出,太陽系中已知至少存在八顆流浪行星。
天文學界迄今提出多套理論,說明流浪行星成因,包括是在年輕恆星的氣盤中形成後,與其他星體產生強大引力牽扯,而被逐出恆星系;或是在形成後遭到其他恆星彈射出去;還有一說是由氣體和塵埃旋轉形成,與恆星的形成方式類似,但過去從未加以驗證,如今將可透過羅曼太空望遠鏡的觀測,進一步測試理論和模型是否正確。
天文學家推估,銀河系中的「流浪行星」數量可能多過恆星。圖為美國航太總署繪製的流浪行星想像圖。(取自NASA網站)
-
近800人保護尹錫悅!南韓總統官邸警衛 5年爆增260人
-
燒死仍緊握水管!洛杉磯男力抗野火 守護家園罹難
-
調查曝中國人智商全球第1 矢板明夫酸:大部分都用在騙人
-
被開除的德國財政部長拚大選 慘遭「砸派」抹回去畫面曝
-
英國財政引疑慮 國會議員籲財相取消訪中
-
歐盟商會:中國外商被迫「孤立化」 帶來雙重風險
-
英國主導跨國聯盟 18億合約供應烏克蘭3萬架無人機
-
薩爾瓦多地震規模5.8 首都有感民眾逃上街
國際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