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學者建議選定污染熱點 施行友善生態工法

2024/05/06 05:30

鳳山水庫因上游東港溪排放畜牧廢水,水庫優養化程度最高。 (資料照,記者陳文嬋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國人的民生用水來源約有七成仰賴水庫,然而近年全台主要水庫的水質優養化程度,卻日益嚴重。學者指出,水庫水質優養化代表須投入更多處理用藥,才能淨化水質,徒增淨水處理成本;建議可選定優養化水庫附近幾個污染熱點,進行人工濕地、礫間過濾等對環境友善的生態工法。

農牧、濫墾導致氮、磷含量過高

台大環工所教授侯嘉洪表示,在水庫上游集水區從事農業施肥、濫墾等行為,都可能導致水庫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含量過高,引起藻類迅速繁殖,形成藻華現象。雖依照目前自來水廠的淨水技術去除藻類並非難事,不過去除優養化、改善水體水質也代表需要投入更多的處理用藥,耗費更多的淨水處理成本。

添加化學藥劑淨水成本高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也指出,要把受污染的原水處理成合格的自來水很麻煩,淨水場必須加氯消毒,或添加化學藥劑讓雜質沉澱,徒增自來水淨水處理的經費,且藥物使用量愈多、殘留機會愈高,自來水廠須控制藥物添加量,確保飲用水安全。

侯嘉洪表示,削減水庫水體中的氮、磷,仍是解決水質優養化最根本解方,例如確保水庫上游餐廳的生活污水經過處理才能排放,並做好集水區上游的水土保持,避免大雨將大量的土石通通沖刷進水庫,影響水質及造成水庫泥沙淤積。

侯嘉洪表示,水庫集水區範圍大,礙於成本考量要全面依賴減少照光等物理方法抑制優養化不太可能,但可針對水質較差或優養化嚴重的水庫附近幾個污染關鍵點,進行對環境友善的生態工法,例如利用人工濕地的植物根系吸收氮、磷,淨化水體後再排放;或是透過礫間過濾讓水中泥沙沉降下來,如此一來從水庫進到淨水場的原水濁度應能有效降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