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完成全球首例/土魠魚人工繁殖 成功孵化魚苗
農委會水試所團隊完成全球首例土魠魚人工繁殖。(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土魠魚(康氏馬加鰆)有「海上白金」美譽,但其魚苗無法人工繁殖,農委會水試所完成土魠魚的海上人工授精試驗,並成功孵化魚苗,取得人工繁殖技術重大突破,且魚苗培育到四十五天體型即達七到十五公分,將持續發展此養殖技術,希望土魠魚未來成為台灣明星魚種。
「海上白金」 1公斤拍賣價逾1300元
土魠魚是國人喜愛的高價大型魚種之一,受棲地與海洋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沿近海土魠魚產量從二○○一年的三千兩百噸下降到去年的五百多噸,土魠魚在各國都屬高價魚種,以台灣來說,土魠魚一公斤動輒拍賣價要一千三百元以上。
水試所表示,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都想發展育苗技術,但因土魠魚野性強,體表也無鱗片保護,離水後會迅速死亡,極難採卵採精。水試所團隊和澎湖漁民合作,先後透過延繩釣、定置網方式捕撈土魠魚取精卵,再透過定置網模式取得土魠魚生殖腺,成功授精。
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表示,將受精卵送到東港生技研究中心、台南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澎湖海生物研究中心等處培育,團隊發現,土魠魚苗五天齡時就有牙齒,且野性極強,即使吃飽飼料,仍會彼此撕咬,最後只有養殖池較大的台南場培育魚苗成功,育苗存活率初步約○.二%,也發現土魠魚苗的成長速度極快,四十五天齡體型就可達七到十五公分,未來期待育苗存活率可逐步拉高。
明年在澎湖海域試放養魚苗
水試所長張錦宜表示,明年會在澎湖海域試放養十公分的土魠魚苗,協助資源復育,另以土魠魚習性,若要發展養殖,方式會以箱網養殖為主。
協助水試所執行研究工作的澎舢一○○號船長蔡宗衛,三代都在澎湖從事漁業,他說,從阿公時代迄今明顯感受到土魠漁獲量下降,幫水試所研究就是期待資源復育,讓土魠魚捕撈成為澎湖的永續產業。
台灣完成全球首例土魠魚人工繁殖。(記者楊媛婷攝)
-
挹注300萬改善 中市后里區重劃西路年前換新裝
-
抓得住另一半?APP即時定位、自動報備……網友嚇瘋:簡直電子腳鐐
-
黃仁勳:輝達AI晶片效能演進速度已超過摩爾定律
-
高雄大寮遙控賽車場整修重啟 玩家肯定
-
「老闆叫我來打廣告」 這次換清境農場羊咩咩來找武嶺鏡頭君
-
紐時公布全球必去景點 台灣阿里山上榜
-
新北109間社區藥局 設健康守護站
-
多元福利發展 新北3社區獲金卓越獎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