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美豬牛開放》毒物科醫師:豬肉國人愛吃 風險評估要更謹慎

2020/08/28 23:32

毒物科醫師認為,進口美牛風險較小,但應公布風險評估報告,評估美豬標準時,不宜直接參考國際數據,也要考量國人愛吃豬的習慣。示意圖。(記者羅綺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今天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並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值,毒物科醫師認為,牛肉風險較小,但應公布風險評估報告,評估美豬標準時,不宜直接參考國際數據,也要考量國人愛吃豬的習慣,至於美牛的狂牛症疑慮,醫師指出,隨著提高飼料要求、環境監測,風險已大幅降低。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萊克多巴胺為乙型受體素的一種,當乙型受體素急性過量,理論上可能產生心跳加速、血管擴張、肌肉顫抖、焦慮及代謝異常等中毒症狀,但萊克多巴胺相較於其他乙型受體素,毒性低且代謝快,在動物屠宰前一天停止使用,肉品中的殘留量較低。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國內30月齡以下美牛肉已於2012年開放,當時估算安全攝食量為每天每人每公斤是1微克,因此以一名60公斤成人為例,就是每天60微克以下,若以現行0.01ppm(百萬分之一)計算,等於要吃到6公斤以上的肉量才會超標,因此即使現在開放30月齡以上美牛肉,估計健康風險仍相對小,但進口檢驗、風險評估仍要完整,才能了解安全性。

至於在美豬的部分,楊振昌提到,除了參考國際作法訂定標準值外,也要考量國人飲食習慣,畢竟是吃豬肉較多,需要謹慎評估來訂。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明,今天僅公布政策方向,希望政府也要公布風險評估報告,讓民眾更了解,尤其是國人飲食習慣與西方人不同,吃較多豬肉與內臟,需要更小心評估健康風險。

顏宗海也提到,敏感族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萬一在短時間內大量食用萊克多巴胺,可能因為乙型受體素會刺激類交感神經,導致有心悸、心跳過快的不適症狀,應該特別注意。

至於外界關注開放30月齡以上美牛的狂牛症問題,也就是牛海綿狀腦病(BSE)疑慮,即會使感染牛隻的腦部組織出現空洞化狀似海綿樣的病變,而狂牛症與人類的新型庫賈氏病有高度相關,可能造成神經元細胞壞死及減少,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說明,過去10年來,牛隻飼養條件改變,對於飼料要求更嚴格,且有環境監測,現在狂牛症都是非典型、偶發性,風險大幅降低,因此開放美牛是全球趨勢,但台灣要做好當地稽查,確認其牛隻管理等把關工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