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到滴水不剩 仁德滯洪池變大操場
2018/04/26 23:06

仁德滯洪池連枯水期時的小埤塘都不見了,現場猶如低窪的大操場。(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由於台南降雨偏少,三爺溪畔佔地近24公頃的仁德滯洪池,目前已經見底,連滴水都不剩,如龜裂的窪地,而叢生的雜草,連綿一片,猶如綠色大操場,乾旱之程度,引人側目。
仁德滯洪池如此乾涸,也是啟用5年來首見,以往河川枯水期時,至少還能維持成1處小埤塘,岸邊長滿綠色植物,甚至出現螢火蟲,如今的窘境,讓校區緊鄰的中華醫事科大師生們都驚訝不已。
華醫3年前與市政府簽約,認養仁德滯洪池,當時還合力種下約4700株的洋紅風鈴木、七里香、矮仙丹等植栽,要為台南新闢賞花景點,卻因乾旱,沿岸的親水生態受到考驗。
校長曾信超說,之前滯洪池內還能泛舟,進行水上活動,也曾放養魚苗,對抗登革熱,現在卻嚴重乾凅,連基本的濕地生態都很難營造。
三爺溪沿岸早期豪雨易淹,為了改善當地災情,開挖了仁德滯洪池,分為南、北2區,總蓄水量超過52萬立方米,現場設施包含溢流堤、自動閘門,以及環湖道路等,連同工程與土地等經費,斥資逾8.3億元。
因應降雨偏少的氣候型態,市政府也舉行了抗旱會議,盤點各水庫的水情現況,研擬相關對策,也籲請各界共體時艱,節約用水。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振源指出,去年8月底迄今,降雨僅有歷來同期平均的5成,導致水情嚴峻,已透過農業灌溉管理,以及積極地監控、調度等方式,全力節水。
簡振源提到,雖然鋒面報到,本週一起為山區帶來水氣,但曾文、南化等水庫集水區累積雨量都僅30毫米左右,對水情助益有限,仍不足以解除旱象。

降雨偏少,仁德滯洪池已見底,變成乾涸的窪地。(記者吳俊鋒攝)
-
「乾」著急!蓄水率剩7.8% 曾文水庫見底出現「大草原」
-
水情不樂觀 嘉義蘭潭音樂噴泉下月起暫停演出
-
不只防汙更抗菌 INAX用創新技術讓馬桶潔淨如新長達百年
-
拉警報!鋒面降雨少 曾文水庫蓄水率跌破10%
-
2025房市看這區 新北最大重劃備受矚目
-
媽媽大鬧超商逼調監視器「國三兒有無偷買飲料」 警勸阻慘遭檢舉
-
氣候大考驗!高雄玉荷包荔枝開花8成 3颱致1棵樹分3期開花
-
行動電源壞了要單獨回收!丟進垃圾車小心荷包噴6000元
-
鐵板燒為何墊鋁箔紙?20年老店揭真實用途:遠勝盤子
-
高流珊瑚礁群focus 13商場開幕延後 經營團隊說原因
-
阿利安6型火箭首趟商業任務成功 證明歐洲太空能力
-
南港產專區 首件招商公辦都更6月簽約
-
《小檔案》原工業區劃定產專區 面積59公頃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