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農曆7月佛教教孝月 佛教廟宇人潮多

2014/07/27 15:57

台南市北區佛教廟宇大觀音亭,農曆7月1日參拜者多。(記者孟慶慈攝)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農曆7月習俗上認為是諸事不宜的鬼月,但對佛教來說,農曆7月是教孝月、感恩月、吉祥月,農曆7月最後1天也是地藏王菩薩聖誕;週日又是農曆7月初1,北區佛教廟宇大觀音亭信眾一波一波到來,廟方估計,較一般逢假日的農曆初1人潮多約3成。

熟悉宗教科儀人士指出,佛教將農曆7月視為教孝月,與目蓮救母的故事有關,也是要藉此提醒大眾孝順父母、感恩惜福、行善;而佛教廟宇也會在7月辦祈福法會,為信眾超渡其祖先或冤親債主等。由於地藏王菩薩農曆7月聖誕,不少佛教廟宇農曆7月整個月,除例行早、晚課,每晚也安排誦唸地藏王經。

民間農曆7月禁忌多,印象中婚喪喜慶會盡量避開;從事禮儀工作的阿吉說,現今刻意避鬼月出殯者已不多,畢竟工商社會上班的上班、工作的工作,再加上小家庭沒多餘人力可以調派,已管不了那麼禁忌,奇怪的是,農曆7月適合辦禮儀的日子常較其他月份多;一般來說,農曆7月中旬過後走的人,家屬才會傾向鬼月過再辦後事,影響所及,8月初只要有適合的日子,相關工作都滿檔。

阿吉指出,古人避7月辦後事是考慮到鬼門關開,孤魂野鬼遊盪,辦後事化給往生者的庫錢、紙屋會被搶走,但隨著時代演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先出殯,過7月再燒庫錢、紙屋,現在為了省時間已不會刻意錯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