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清明祭祀5座古墓 現存台灣最早漢人陵墓已382年
![台南清明祭祀5座古墓 現存台灣最早漢人陵墓已382年](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4/04/05/4631766_1_1.jpg)
位於台南市南山公墓的「曾振暘墓」,立於1642年(明崇禎15年),是目前台灣發現最早的漢人陵墓。 (圖由南市文資處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清明掃墓為台灣重要民俗祭祀節日,墓葬本身也是民眾追思先祖,以及地方發展與變遷歷程的見證者。台南市文資處每年都會前往「陳永華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藩府曾蔡二姬墓」、「施瓊芳墓」、「曾振暘墓」等5座台南市古墓掃墓祭祀,其中,「曾振暘墓」立於1642年(明崇禎15年),迄今已382年,是目前台灣發現最早的漢人陵墓。
南市文資處表示,除了「曾振暘墓」外,同在南山公墓的「藩府二鄭公子墓」與「藩府曾蔡二姬墓」,前者墓主是鄭成功的2個兒子鄭睿、鄭發,後者則是鄭成功的2位嬪妃,這2座古墓因故留在台南未遷葬他處,成為現存與鄭成功相關且難得一見的史蹟。也在南山公墓的「施瓊芳墓」為清代墓葬,建於1877年(清光緒3年),清制墓室維護十分完整,更有台灣僅有的父子雙進士(施瓊芳、施士洁)的輝煌歷史事蹟。這4座古墓均列為市定古蹟。
文資處表示,台南另一座古墓位於柳營區的「陳永華墓」,有「鄭氏諸葛」之稱的陳永華,曾任鄭成功的參軍,人稱世子文臣第一。其葬於今柳營區果毅後,雖清國領台後,便將其遷葬故鄉福建同安,但留在原處的陳永華墓及墓碑,仍凸顯墓主對柳營、官田、六甲等地及整個台南歷史發展的重要象徵。
文資處說,官方、民間等多個單位,在清明節前夕共同前往掃墓,傳達對先祖的慎終追遠以及市府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及傳承。此外,《竹溪禪寺明清文物展》目前正在竹溪書院展出施瓊芳之子、進士施士洁的10餘幅詩作,展期至5月26日,免費參觀。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4/04/05/4631766_3_1.jpg)
南市文資處及民間等單位,在清明節前夕前往南市古墓掃墓,圖為「藩府二鄭公子墓」。(南市文資處提供)
-
血荒救火隊 台南鹽水獅子會連辦3天捐血活動
-
清明連假出遊潮湧現 嘉市景點、公園親子FUN電好去處
-
清明連假第二天出遊高峰 彰化芬園恐龍樂園、小吃店大爆滿
-
清明連假屏東火車站自動匣門出站排長龍 站長:已努力調整
-
情人節怎麼過?南市府推「虎頭埤+高爾夫」新玩法 浪漫助攻
-
曾文水庫蔣介石銅像被震倒 待吊起安置適當處所
-
嘉義大埔又地震!01:39規模4.4 深度14.7公里 最大震度4級
-
南市真愛密碼1314活動 浪漫爆表
-
永康蜈蜞潭分線步道 健走慶落成
-
台南楠西區10:39發生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3級
-
台南岸內排水二期完工 市府今年再投入1.7億元整治
-
女童遭繼父強摸下體 學校學習單揭「狼行」不姑息
臺南市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