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桑卡去年訪台 親臨太陽花學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桑卡(Aziz Sancar)去年曾來台擔任中研院訪問學者,甚至親臨太陽花學運現場感受人潮。(路透)
另一得主默德里奇 去年也曾來台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桑卡(Aziz Sancar)去年曾來台擔任中研院訪問學者,甚至親臨太陽花學運現場感受人潮,還在演講中播放他拍下的學運畫面。吃素重養生的桑卡為人隨和,樂於與眾人分享,做研究卻十分犀利。另一得主默德里奇去年也曾到中研院演講。
默德里奇和桑卡 教出不少台灣學生
默德里奇和桑卡不僅來過台灣,也孕育不少台灣生化界菁英,像是台大生化所所長林敬哲便是桑卡的學生,得知老師獲獎後,直呼要立刻寫信恭喜老師。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鄭淑珍則是默德里奇的學生。
中研院細胞與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吳漢忠表示,去年三月到五月間邀請桑卡擔任訪問學人,時值太陽花運動風起雲湧,桑卡也不落人後,親臨立法院現場感受台灣學生的怒吼,還拍下多張照片在演講中播放,與細生所同仁分享台灣的所見所聞。
他說,瘦瘦高高的桑卡十分注重養生,除吃素外,假日常走路運動,爬四獸山,喜歡吃台灣菜,常說:「喜歡台灣,希望還能再來。」
吳漢忠說,桑卡在細生所的演講正是「DNA修復與癌症的關係」,參與所內研究並指導學生,「十分隨和,感覺就像一般人,從外表看不出會得諾貝爾獎」。
中研院生化所特聘研究員蔡明道對桑卡的印象,則是生活十分隨興,常穿著短褲在中研院走來走去,但對科學十分嚴謹,不僅打破砂鍋問到底,「盯學生也盯得很緊」。相較於桑卡,蔡明道說,默德里奇則較為嚴肅。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暨研究所教授鄧述諄表示,今年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以發現DNA修復所需的蛋白質、酵素與機制獲得殊榮。倘若DNA上的化合物配對錯誤,該修復而未修復,將造成基因突變,而癌症正是突變累積造成,尤其大腸癌已被證實很大比例來自DNA化合物配對出錯,此發現將有助於癌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