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另一種聲音╱「我不是查理」臉書 三萬人按讚

2015/01/14 06:00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當一百五十萬人於十一日走上巴黎街頭,展現團結對抗恐怖主義的決心之際,另有一股與此強勢氛圍牴觸的逆流悄然出現,彰顯法國社會難以輕易掩飾的深層分裂。

自《查理週刊》血洗慘案七日發生以來,「我是查理」的標語到處可見,該標語儼然是言論自由的同義詞;然而,一個名為「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的臉書九日成立以來,短短幾天已吸引超過三萬多人按讚,豎起拇指支持的絕大多數是反對暴力的法國穆斯林。

穆斯林不滿《查理》 但反對恐攻

一名年方十八、不願透露姓名的穆斯林說:「對穆斯林而言,先知穆罕默德比父母還重要。」他補充:「他們已被警告,但繼續嘲諷先知。不過,你不能因此殺人與侵犯法國的媒體自由。」另一位二十二歲的年輕人說:「真正的穆斯林譴責這些攻擊,那些行凶者是瘋狂了。濫殺一人就是斲喪所有人性,這是我們的想法。」

事實上,這些無法擁抱「我是查理」標語的人,一再為所看到的雙重標準而忿懣:在加薩與敘利亞有成千上萬人慘死之際,為什麼死了十七人就驚天動地?為何《查理週刊》有權嘲弄伊斯蘭,而喜劇演員迪爾多尼卻因揶揄猶太人就遭起訴?為何一個被認定是「煽動仇恨」,另一個卻不是?

在住有許多移民人口的一些巴黎郊區,有學校八日為《查理週刊》罹難者舉行默哀時,遭學生干擾,有學校甚至不舉行默哀。更令人震驚的是,十日推特上曾短暫流行「#我是果艾齊」的標記主題。凡此種種都證明,許多法國人覺得自己首先歸屬於伊斯蘭,而非十八世紀歐洲的啟蒙價值。

《衛報》時事評論員蓋伊(Roxane Gay)則提醒,如果我說「我不是查理」,難道就是支持恐怖份子?他認為,當前呼籲團結的訴求可能很快就變成團體盲思,讓人們更難以表達當中細微的差別,這將使我們陷於非黑即白的情況:不是反對,就是支持我方立場,而無法允許人們懷抱憤怒、哀傷之心,同時又對被忽略的複雜情況抱以同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