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糖尿病新分類 5類療法各異

圖為糖尿病患進行血糖檢測。(美聯社檔案照)

圖為糖尿病患進行血糖檢測。(美聯社檔案照)

2018/03/03 06:00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瑞典與芬蘭科學家針對近一萬五千名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糖尿病其實是五種疾病,而未來每種可能各有特定的療法。該研究主持人、瑞典隆德大學內分泌學家格魯普(Leif Groop)說:「這是邁向糖尿病精準醫學與個人化治療的第一步」,並補充,新分類法堪稱是糖尿病診斷的「典範轉移」。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異常高,發生心臟病、中風、失明、腎衰竭,甚至截肢的風險也增加。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目前全球約有四.二億人罹患糖尿病,預料二○四五年時,該數字將攀升到近六.三億人。

原本糖尿病分成兩型

通常糖尿病分成兩型:第一型是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工廠(β細胞)遭攻擊,導致沒有足夠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濃度。該型患者約佔十%,他們一般在兒童時期確診。第二型則與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相關,由於體脂影響胰島素的運作,因此患者通常非常肥胖。

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以及芬蘭分子醫學院針對一四七七五名年齡在十八至九十七歲的糖尿病患者,分析他們的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分泌率、血糖濃度以及最初發病時期等要項,結果區分出五種不同類型。該研究發表於期刊「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

第一類為嚴重的自體免疫性糖尿病,該類與傳統的第一型糖尿病大致相同,患者發病時都很年輕,表面上健康,而該免疫疾病導致患者體內無法製造胰島素。第二類為嚴重的胰島素不足糖尿病,患者相對年輕,體重正常,胰島素的產生有問題,但原因不在免疫系統。第三類為嚴重的胰島素阻抗糖尿病,患者通常肥胖,身體雖製造胰島素,卻無法對其反應,格魯普說:「這類病患從新診斷法受益最大,因為目前對他們的療法最不正確。」

第四、五類皆為輕型糖尿病,前者與肥胖有關,主要發生在極度肥胖者上,不過其新陳代謝遠較第三類患者更接近正常。第五類與年紀有關,他們發病時,年紀較其他類組患者年長,病情也較輕。

格魯普表示,理想的狀況是將該分類應用在診斷上,並追求更適當的療法,他舉例說,第二類患者由於並非自體免疫性問題,目前可能被歸類為第二型糖尿病,然而研究顯示,他們是因β細胞的不足而非肥胖而罹病,因此他們的療法可能較接近當前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此外,研究也發現,第二類患者的失明風險較高,第三類腎衰竭的機率最大,因此提高篩檢或許裨益部份類型的患者。研究人員計畫在中國與印度進行類似研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