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什麼都學 什麼都不會

2016/09/21 06:00

圖/陳佳蕙

文/吳惠燕

圖/陳佳蕙

昨天上語文課時,我與3個年齡5~7歲的小小孩,一起欣賞一小段The Little Cooks(歐洲天才小廚師動畫版),要找尋以後課程中要做的點心食譜,所以邊看邊討論著。

在觀賞與討論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跟我說,他們會做蛋糕、會做鬆餅、會做餅乾……

原來現在的幼兒教學中,有一些所謂「半成品」教學。為了讓孩子有東西帶回去,無論紙黏土、玩偶、陶器、拼貼……都以半成品的方式,讓孩子只完成最後的階段:比如香包教學,只是讓孩子試試縫紉的感覺,縫上最後將香包收口的那一條線;做蛋糕餅乾,不是從打蛋和麵團開始,中間需要持續地攪拌、等待的過程被省略了,只剩下最後完成品的階段,將餅乾或蛋糕揉成喜歡的形狀,加上裝飾,送入烤箱,就等於做好一個成品,可以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很多生態園區、遊樂園,也有很多這樣的活動,以「親子動動手」的樂趣,吸引觀光客。

速成的歡樂,使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做事的正確步驟,缺乏等待與耐心,學習也可能變得殘缺。

〈孩子心內話〉才藝學很多 卻都不精

曾經有一對姊弟,來到我的課堂上時,已經是大一大二的年紀。

在一個主題互動中,姊姊很感慨並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老師,請你一定要跟你的學生分享我和弟弟的學習經驗。」

她說:「我和弟弟小時候,也和我們同年紀的小孩一樣,上過很多才藝課,你們說得出來的我們都上過。鋼琴、打擊樂、芭蕾舞、小提琴、象棋、五子棋、英文、日文、正音班、作文班、烹飪、游泳、心算、珠算、天文……全部都學過。

「可是,老師,」姊姊娓娓道來,「我們沒有一樣是專精的,因為孩子學習不會有耐心,等剛開始的興趣一過,接下來面對的是,所有的新科目都需要練習,而練習多麼無聊啊,而且要每天練習,所以我們就會開始說不想學了,沒興趣了。」

「那爸媽怎麼說?」

「爸媽很疼我們,告訴我們說:『沒興趣就不要學啊!』於是爸媽就去跟老師說:『孩子說不要學了,我們也沒辦法。』」兩個姊弟臉上並無欣喜。

「老師,你知道這是多麼慘的事嗎?因為學不專精,但是所有才藝科目都摸過,所以我們現在才20歲,卻對大部分的學習已經冷感,害怕讓別人知道我們學過什麼。更難過的是,對學習,變得很沒信心也沒興趣。」

姊姊語重心長表示,很感謝父母這麼疼愛,但真的更希望在自己還小,判斷力還不足的時候,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沒恆心而順了孩子的意,而是告訴孩子,學習就是這樣,需要練習、需要耐心,協助孩子堅持過去任何一樣才藝或一門科目。

〈家長看過來〉爸媽心定 孩子才穩定

在教學現場看過許多這樣的例子,看到孩子的時間表被滿滿排了各種才藝,每天都在趕場,下課後從甲地趕到乙地,車上吃東西,再趕到丙地,有時在車上已經睡著。

有些孩子也把補習班的老師當成「你是我媽花錢請的」,因此把師生關係,變成「主雇關係」。

我認為父母心定,孩子就穩定;父母心不定,就會隨環境起舞,一下增加學習項目,一下把孩子在學校或補習班當中轉來轉去,有時聽到哪個孩子又學了什麼新科目,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人,所以也趕快去報名。

但是,適應一個新環境需要時間,也需要花時間熟悉老師的教法和同學的互動,當一切都穩定下來,學習才能被腦部吸收。有時當一切還沒穩定下來的時候,又換了科目、換了老師、換了環境,這些所有更換和改變,腦都需要時間再適應、消化、吸收,然後才談得上理解與活用。

因此,就我的觀察,只有學習一兩樣課外科目的孩子,成績往往比較好,心情也踏實;相反的,學了很多課外才藝,或者不停轉換補習班,或者中途放棄的,其實無論老師、孩子、家長都身心俱疲,家長花了許多冤枉錢,孩子走了許多冤枉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