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修通保法? 法界警界看法一致

法務部次長陳明堂。(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記者黃敦硯、項程鎮、邱燕玲/台北報導〕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將於6月29日上路實施,萬一日後出現緊急搶救自殺者或協尋急務時,警方到底能否立即調通聯救人?有立委認為可以,但司法實務界與警方不這麼認為。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昨明確指出,根據法務部研究結果,通保法第11之1條修正案條文,無法將救災、救難及協尋失蹤人口等事件,排除不受通保法調閱通聯紀錄的限制,也就是無法對上述緊急情況調取通聯,希望未來修法時,能將條文文字更明確,例如增設「救災救難條款」,否則第一線執法人員,可能易觸法網,也會延誤救人契機。
雖然第11之1條第1項中段提到「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可不受限制,但法務部認為,同一項前段規定已將前提設限在「檢察官偵查最重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才適用,因此並不能引申為救災、救難及協尋失蹤人口時可一併適用。
刑事局也持相同看法,認為通保法第11之1條開宗明義規定「檢察官偵查最重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內文中段才提到「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所以尋找自殺或失蹤人口等緊急危難事項不適用「急迫條款」。
刑事局解釋,通保法第11之1條的設計,是讓檢察官得以在偵查最重本刑3年以上之罪的犯罪時,若遭遇急迫情形不及事先向法院聲請調閱通聯的情形,可以先直接調通聯,並不是指緊急危難事件。
尤美女:有本事就去修
但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昨仍重申,通保法從頭到尾都沒有限制自殺或協尋案不能調通聯紀錄,警方都用似是而非的論調「一直在製造社會恐慌」,她不知「到底在吵什麼?」至於刑事局認為應修法,尤美女說,「有本事就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