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學者︰混合種植 兼顧生態平衡

    2015/08/11 08:00

    〔記者朱則瑋/宜蘭報導〕一河局在河川高灘地種植甜根子草等物種,抑制揚塵,宜蘭大學園藝系教授黃志偉說,不應以工程效率計算,還須考量河川地有不同生態物種,不管是甜根子草或茅草,大量種植恐擠壓其他物種生存空間,最好以混合方式種植,兼顧生態平衡。

    黃志偉表示,甜根子草可改變河床溫度微氣候,根系抓地力、保水力強,不怕水、旱災,擁有強韌生存力,可適應惡劣環境,單看抑塵效率,種植甜根子草並沒有錯,但如果考量自然生態,就值得深入思考。

    黃志偉說,每處高灘地至少蘊含二十種至三十種植物種類,像是咸豐草、光臘樹等,裸露高灘地揚塵問題,最好解決方式就是自然修復,但至少需五年以上,如果要種植抑塵植物,應調查當地物種後,以混合方式栽種。

    另,一河局要在蘭陽溪下游種植茅草,黃志偉指出,茅草種類包含白茅、蘆葦、蘆竹、開卡蘆等,適合的高灘地形不盡相同,無法比較,應適地適宜,而非盲目栽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