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14-15 ℃

長者複習編竹籃 包裝在地農特產

東山李子園產業協會理事長吳振興說,以竹籃包裝的龍眼乾,讓地方伴手禮更有特色。(記者劉婉君攝)

東山李子園產業協會理事長吳振興說,以竹籃包裝的龍眼乾,讓地方伴手禮更有特色。(記者劉婉君攝)

2014/07/08 08:00

〔記者劉婉君/東山報導〕東山李子園重拾傳統竹編技藝,請來關廟竹編藝術家張永旺授課,居民取用在地的素材,編織成各式各樣的竹籃,運用在龍眼乾、橘子等產業的包裝,形塑地方伴手禮的特色,為行銷在地產業加分。

李子園居民 行銷新點子

李子園社區廿五位居民,連續五週的週一上午聚集在一起,跟著老師張永旺學習剖竹篾、編織各式各樣的竹籃,昨天最後一堂課,學員們開心展現自己的作品,七十歲鄭春雄的作品還被路過的遊客相中,開價收購,手藝獲得肯定。

東山李子園產業協會理事長吳振興表示,以前社區老居民都會竹編,家中裝番薯的竹簍,就是他幫忙編的,但隨著塑膠製品普及,傳統竹編技藝已快失傳,去年社區在文化局田園文化生活圈的媒合下,以關廟新光社區老工藝師的竹編提籃,包裝東山龍眼乾,每斤龍眼乾的售價多了三分之一,還是賣到缺貨,反應很好,讓行銷產業有了新點子。

動手又動腦 生活更有趣

今年社區希望能夠自己編竹籃,再獲文化局協助,請張永旺到社區開課,參加的居民以六十歲以上居多,但各個學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也可以讓年長者動手、動腦,生活更有趣。

張永旺說,早期的竹編主要在製作農具,李子園社區本來就有竹編技術,上課的居民在年少時大都曾看過阿公輩編織,因此授課重點在幫居民複習傳統的基本編法,並使作品更具藝術化。

社區居民自編竹籃,包裝在地出產的農產品,讓地方伴手禮更有特色及在地情感,吳振興說,今年龍眼產季,就會推出用居民自編竹籃包裝的龍眼乾,收入的百分之二,將回饋社區關懷據點,照顧社區居民。

東山李子園社區居民重拾竹編技藝,將做為地方產業最有味道的包裝。(記者劉婉君攝)

東山李子園社區居民重拾竹編技藝,將做為地方產業最有味道的包裝。(記者劉婉君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