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安宮鎮殿古匾 重新掛正殿
奠安宮「海疆靖鎮」牌匾,訴說建廟的歷史,過去三十年被收在地下室文物館,如今高懸在正殿大門前。(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北斗報導〕北斗鎮奠安宮於清朝年間建廟時,地方儒紳胡克脩贈一塊「海疆靖鎮」牌匾給廟方,成為鎮殿之寶,一直高懸媽祖神像正上方,至民國七十七年隨著古廟被遷往花壇台灣民俗村,這塊牌匾便收藏在現奠安宮的地下室,日前廟方管委會改組後,發現該匾極具歷史價值,趕緊把古匾再拿出來,並高掛在正殿大門上方。
地方文史工作者謝瑞隆說,「海疆靖鎮」這塊牌匾,標註著北斗街的建街歷史,北斗舊街名為「東螺街」(今溪州鄉舊眉村、圳寮村一帶),信仰中心為天后宮,清朝嘉慶年間東螺街因海盜蔡牽作亂加上連年水患,街肆傾圯,地方遂向天后宮媽祖請示遷街,獲得允准,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六)街民遷移至今日奠安宮周邊,此即北斗街之肇始。
謝瑞隆說,該匾贈於嘉慶十二年,此時正是新街肆初步完成,原本的天后宮也更名為奠安宮,剛遭禍的百姓初到新地,難免心情浮動,宮廟完成可安定人心,而儒紳胡克脩贈「海疆靖鎮」之匾正是時候,其字面意義為,媽祖以庇佑海上黎民之心,亦會庇佑安靖地方。
謝瑞隆指出,這塊牌匾是奠安宮的「鎮殿之寶」,年代最為久遠,從建廟以來,就一直高懸於正殿媽祖神像正上方,可見其重要性,可是民國七十七年舊廟遷到台灣民俗村後,牌匾被取下,一直保留在奠安宮地下一樓的文物保存室,反倒是台灣民俗村當年得到「廟殼」後,立即仿刻一個山寨版的「海疆靖鎮」懸於正殿。
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主委陳在說,「海疆靖鎮」清楚標示奠安宮的建廟歷史,絕對是「鎮廟之寶」,管委會原本屬意依循古例,掛在現今大殿媽祖神像群正上方,但該處全為木刻樑柱,無處可掛,便退而求其次,掛在大殿正門上方。希望信徒前來上香之餘,藉由這塊牌匾了解奠安宮過往的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