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辦80年 頭城再現迎送聖蹟、宣講聖諭

蘭陽博物館昨邀集頭城喚醒堂、高雄美濃廣善堂及高雄市文武聖殿,舉行迎送聖蹟和宣講聖諭活動。(蘭陽博物館提供)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昨天邀集頭城喚醒堂、高雄美濃廣善堂及高雄市文武聖殿,辦理迎送聖蹟和宣講聖諭。蘭博根據耆老訪談,發現頭城鎮過去也有這類活動,但已停辦八十年,期望復辦後振興頭城文風。
喚醒堂遶境抵蘭博 宣講送聖蹟
位在頭城鎮的蘭陽博物館,推出以鸞堂為主題的「台灣扶鸞文化特展」,試圖重現鸞堂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迎送聖蹟」和「宣講聖諭」,在頭城喚醒堂完成科儀啟動遶境,行經慶元宮、慶安堂,抵達蘭博辦理宣講聖諭,傳布儒家文化,宣講後送聖蹟,將匯集來的紙張在敬字亭焚化。
扶鸞原是一種占卜,後成了讀書人的遊藝活動,台灣扶鸞文化就是鸞堂裡的鸞生請示神佛,用鸞筆寫下文字,交由宣講生宣講,寫下的字跡很寶貴,鸞堂每年把所有透過鸞筆寫下的字集中起來,再拿去火化,以示對文字的尊敬。
蘭博助理研究員林正芳說,頭城地區的鸞堂,昔日也有迎送聖蹟和宣講聖諭,已停辦八十年,此次邀請高雄市文武聖殿、高雄美濃廣善堂共襄盛舉,重現迎送聖蹟和宣講聖諭,藉此振興頭城文風。
高雄市文武聖殿宣講生吳淑雲表示,迎送聖蹟和宣講聖諭均屬扶鸞文化的一環,早期為皇帝宣傳聖旨,隨著時代演化,社會道德倫理觀念越來越薄弱,扶鸞被賦予教化功能。

用鸞筆寫下的文字,在宣講後即送聖蹟,並將匯集來的紙張在敬字亭焚化,隨後倒入蘭陽博物館園區的湖水中。 (蘭陽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