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弧菌 興大教授發現阻斷致病機制
中興大學教授周三和與美國學者共組的研究團隊發現阻斷霍亂弧菌制病機制。(記者蘇孟娟攝)
獲「自然通訊期刊」刊登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中興大學教授周三和(見圖,記者蘇孟娟攝)與美國學者共組的研究團隊,發現阻斷霍亂弧菌致病機制及三D結構,能做抗菌新藥研發依據,研究獲知名的「自然通訊期刊」刊登;興大校長薛富盛昨喻研究如同「找到幫細菌結紮的方法」。
周三和指出,過去對抗病菌向來多使用抗生素,但近十年來,抗生素幾乎沒有突破新藥開發,原因在於細菌繁殖速度太快,抗生素殺病菌過程中,如有一兩隻突變未能抑制,突變的細菌再快速繁殖,產生抗藥性,即讓抗生素失效,以抗生素抑菌反而像是在篩選可以抵抗抗生素的細菌,各國科學家致力找尋新法對抗細菌。
周三和團隊費時兩年突破
周三和說,細菌學研究中已知道細菌中的「環雙鳥糞核苷酸」控制細菌多數重要的生理現象,包括形成生物保護膜、分泌致病因子、細胞分裂等,是重要「細菌信息傳遞分子」,等於調控細菌的致病性,若果能阻斷細菌聯繫系統,就能抑制致病;周三和研究團隊費時兩年,終於找到關鍵突破。周三和說,霍亂弧菌中的「甘露醣敏感血凝素E蛋白(MshE)」,是環雙鳥糞核苷酸的重要下游受體蛋白,研究團隊以改變過基因的MshE與環雙鳥糞核苷酸結合,發現細菌形成的生物保護膜消失或大量減少,找到控制霍亂弧菌重要「致病標的蛋白」。
有助研發新藥 治療新契機
眾人找到「致病標的蛋白」後,又運用技術成功解析製作出MshE與環雙鳥糞核苷酸「合體」作用後的晶體結構,周三和說,這個三D結構的建置,讓細菌致病機制解密,有助了解複合體如何促使弧菌在腸壁上形成菌落,進而分泌大量致病因子。周三和說,相關發現有助研發阻斷兩者合體的新藥,讓治療霍亂弧菌有新契機,同時也能延伸了解其他細菌的致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