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成大教授黃煌煇︰台灣頻頻鬧水荒…問題在管理

黃煌煇(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前成大校長)。(記者黃以敬攝)

黃煌煇(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前成大校長)。(記者黃以敬攝)

2015/04/06 06:00

記者黃以敬/專訪

台灣面臨雨量創六十七年新低的大旱危機,週三(八日)即將實施相隔十年後,首次再見的第三階段限水;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黃煌煇痛批,台灣降雨九百多億噸,卻有五百多億噸白白流到海裡,就因政府總是抱著投機心態「靠天吃飯」,從沒用心做好水資源管理;政府每年投入近百億元為水庫清淤,形成利益集團,卻總是事倍功半、緩不濟急,現有水權又被壟斷無法彈性調配,若再不徹底檢討,缺水危機勢必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政府短視近利心態 根本管不住水

問:您曾警告「有雨成澇、雨少成旱」是台灣沉痾,如今又臨大旱,台灣是缺水或不會存水?

答:二○一三年世界經濟論壇(WEF)調查對全球經濟最大的影響因子,當時「水資源」是第二名,今年已躍升第一,水資源缺乏及管理不當,動輒影響全球經濟,台灣更是明顯縮影。

台灣其實降雨不少,問題是留不住。台灣每年平均降雨約二千五百毫米,較全世界平均約九百毫米多出三倍,全球第二降雨多,一年總降水逾九百億噸;但每年可用水量僅剩一百八十五億噸,平均每人僅約三千九百五十立方公尺(方),遠低於全球每人三萬二千方,是全球第十八缺水國、可用水量倒數第二。

台灣有八十%降雨留不住,每年高達五百多億噸的水流到海裡,留下的水不敷使用,還抽取五十多億噸地下水,不僅常缺水,更衍生另一環境破壞。

問:「澇」和「旱」頻率在增加?

答:氣候變遷,使降雨變強卻變短,台北地區廿年來每年降雨日數就少了廿八天,但單位時間降雨卻增大、超過排水量,造成水災;且台灣降雨集中在夏季、佔七至九成,尤其倚賴梅雨與颱風,但颱風登台減少且越少雨水,偏偏水庫又多淤積,調水儲水功能大減,因此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勢必變多。

歷任總統及政府從沒真正重視過水資源管理,只要下雨就忘缺水之苦,像得了健忘症!台灣這次降雨創史上新低,但前一週下一點小雨,行政院長就馬上宣布延後三階限水,就是健忘又一明證。政府決策不用心、沒做好水管理,總是在「靠天吃飯」,這種短視近利心態,根本管不住水。

問:水庫淤積是常態,八八風災後已投逾五十億清淤、五年六百億治水,不見成效?

答:目前四十六座主要水庫,設計容量四十三億多噸,但淤積嚴重,有效蓄水量僅廿三億噸,要滿足每年上百億噸用水需求太難。政府投入龐大經費清淤,或用抽砂船抽水庫底泥、或用攔砂壩淺層挖砂、動用砂石車搬運,依水利署說法,處理一方淤砂要三百元起跳,近期叫價達六百多元,等於清淤一千萬方就要六十億。

八八風災一次就沖下百億噸砂土,全國一年兩百八十萬噸到四百萬噸的清淤速度,根本緩不濟急,曾文水庫目前淤泥估計百年還挖不完,清淤就像大筆鈔票丟在水裡。

可以運用虹吸技術 清淤快又便宜

問:有無方法可加速水庫清淤?

答:河川從上游沖下泥砂、再沖到下游入海,其實是自然現象,因此清淤可運用自然原理,利用簡單物理概念「虹吸」技術;亦即利用小船以攪刀去攪拌水庫的水與底泥混合,再利用攔砂壩或水庫在上方,與底下排水洩洪道的高低位差,設條管線、稍微用電製造抽引力,將水庫泥水的混合液吸出,引導到下層水道自然往下流,不用一鏟一鏟挖,中國長江三峽大壩就是利用洩洪直接把沙子帶走。這尤可在豐水期利用河水的自然沖力把底泥順勢帶走,清淤事半功倍,所需成本不到目前的一%。

過去台塑要六輕填海造陸,曾找我討論抽砂造地,最後抽砂一方只花四十二元。台南運河清淤一度估要十億元,南市府曾找我討論,最後工程發包僅六千多萬。我也曾建議政府,但水利署僅在小型水庫試辦,沒大規模去做。

有人曾警告,清淤龐大經費已形成很大的利益集團,提出任何較便宜的清淤技術,可能惹來殺身之禍;但我還是要呼籲,除淤在水利工程並不難,端看政府有無決心要做好。

問:台灣缺水,卻還是浪費水,部分學者歸咎水價太便宜?

答:儘管台灣每人可用水量在國際倒數第二,但每人每天均用水量兩百八十公升,日本人才一百九十升,且日本的企業廢水回收率達九成,台灣回收率卻在國際中很落後,顯示用水很浪費。

台灣自來水價每立方公尺僅十.八元,是新加坡四分之一、日本七分之一,很不合理;台灣近五年平均每戶水費三七七四元,平均家戶所得約一百四十七萬元,水費僅佔所得○.二六%。工業用水費更低廉,台灣一般工業用水近達六億八千萬方、水費約七十三億,而一年工業產值可達十三兆六千多億,水費僅佔○.○五四%。面對缺水,必須提高水價「以價制量」,且應強制廢水回收再利用。

自來水價近廿年沒調過,而自來水法規定水價應有合理利潤五%至九%,平均卻只○.○三%,九十年至九十九年甚至負○.一五%,台水借款已破四百五十億。這也導致沒盈餘可汰換老舊管線,目前漏水率逾廿二% ,高於美國的十四%、日本七%,每年漏水量達兩座翡翠水庫,但全台須換管線五千公里估需五千億,不調水價無法負擔。

水是公共財 政府須重新檢視水權

問:政府過去十年陸續規劃八年八百億、五年六百億投入治水,卻還是缺水,台灣要管好水,有何建言?

答:水庫缺水,除民生動盪,更會衝擊經濟,有人形容是「國安問題」,因此水資源管理應從水利署提高位階,由國發會統籌管理規劃,政府不能再怠惰。

至於水的分配,目前七成水權掌握在農田水利會,形成僅三成給民生及工業,但農委會統計實際農業用水僅五成,卻因水權壟斷而無法調配,產業須高價買水,原水一公斤可能僅四元,工業買水卻需十元甚至廿元。水是老天給的公共財,政府須重新檢視水權,或許立法一年減少一%農業用水,逐年對水權做更合理且彈性調配。

此外,北部翡翠水庫豐水、進梅雨季又可能須洩洪,往南的水庫卻有缺水壓力,「北水南送」也須加速推動。中國為了把長江的水送到北京,建了一千四百公里管線送水,台灣把北部多餘的水送到中南部,做不到嗎?

要把流失的水找回來,則須做滯洪池儲水,但中央及地方總推說找不到地。先前南科淹水,就硬從保留的卅%公有地找點做成滯洪池,再沒淹水問題;其實,台灣進WTO後,休耕閒置農地已有四十多萬公頃,若做好先建屋後遷村等配套,就可找地改做滯洪池。

國內許多高耗水的產業,不能再仰賴政府供水,須分攤「找水」責任,例如南科廠商可在鄰近曾文溪尾端做簡易截水設施,把豐水期滿溢的水截取,透過管線送回園區;中科也可從鄰近的頭前溪截水,未必要搶農業用水。

政府及民間都應重新思考水資源的管理,水的分配及運用要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把流到海裡的五百億噸雨水留下來、找回來,台灣才不用再受缺水之苦。

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