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知》慢性偏頭痛原因找到了!和大腦這個物質有關

2018/08/30 17:50

研究團隊說明大腦中視丘的位置。(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偏頭痛慢性化關鍵找到了!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等研究團隊發現,從發作頻率較少的陣發性偏頭痛,演變成發作頻率較高的慢性偏頭痛,可能與大腦中的神經元活性指標「N-乙醯天門冬胺酸」濃度下降有關,為臨床治療的醫藥開發提供新方向。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賴冠霖解釋,偏頭痛有兩種,其中,陣發性偏頭痛每月頭痛發作少於15天,慢性偏頭痛則是連續3個月、每月頭痛發作15天起跳,且至少8天是症狀持續4至72小時,出現單側、搏動性、中重度疼痛、影響日常活動的頭痛,並於發生時可能有噁心或嘔吐、畏光及怕吵等狀況。

賴冠霖說明,國內偏頭痛盛行率近1成,粗估有170萬名患者,其中約10萬人為慢性偏頭痛。目前研究已知偏頭痛慢性化,主要是大腦接收外來訊號後,傳遞經三叉神經、腦幹到視丘時,因視丘過濾訊號能力不足,造成訊號不斷在腦內盤旋所引起。

為了找出影響視丘功能異常的關鍵,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署君、副研究員尼大衛針對74名受測者,包含24名陣發型偏頭痛患者、25名慢性偏頭痛患者,頭痛史約半年至20年,再對照25名健康成人,利用磁振質譜造影技術量測相關物質變化,結果發現一種大腦常見的氨基酸衍生物、神經元活性指標「N-乙醯天門冬胺酸」,在慢性偏頭痛患者出現顯著下降,且病史越久降幅越大,甚至整個神經元活性連結網路也較差,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大腦》(Brain)上。

賴冠霖補充,該研究證實視丘的神經元活性與慢性偏頭痛相關,顯示在偏頭痛預防治療上,或許未來視丘可成為治療標的,例如刺激視丘的神經元活性等,藉以改善症狀。

另外,賴冠霖提醒,許多陣發性偏頭痛患者會過度服用止痛藥控制疼痛,結果造成發作頻率提高,進而演變成慢性偏頭痛,建議若頭痛頻率明顯增加,仍要進一步就醫治療,以利控制。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