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花壇魚苗寮沒落 特有「數魚歌」恐失傳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以特殊口訣「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有如歌謠傳唱。(記者湯世名攝)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以特殊口訣「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有如歌謠傳唱。(記者湯世名攝)

2016/04/01 10:00

〔記者湯世名/花壇報導〕彰化縣花壇鄉長沙村的魚苗寮,早期是台灣淡水魚苗養殖的中心,見證魚苗養殖產業的風光,魚苗買賣為了方便計算數量,地方還衍生出一首「數魚歌」,藉由加、減的計算方式配合曲調,有如歌謠傳唱,非常有趣,無奈社會變遷導致魚苗寮沒落,這個特殊口訣也不再響亮悅耳,老一輩的漁民都憂心這個獨特的歌謠恐將失傳。

花壇鄉文史工作者蔣敏全說,魚苗寮發跡於清朝乾隆年間,是因為當時的台灣人習慣吃淡水魚,魚苗需求量大,花壇長沙村逐漸形成魚苗養殖區,在六○年代達到最高峰,多以養殖鰱魚、草魚、鯉魚、鯁魚等食用魚為主,養殖戶最多曾逾30戶,面積達50多公頃,由於魚苗數量龐大,為了清楚算出魚苗有多少,地方即衍生出獨特的「數魚歌」。

老一輩的漁民吳東蓮說,「數魚歌」的運算基礎在於撈具,即以撈具每回可以盛滿多少尾魚苗的定額來加、減,為了方便計算,每一回所撈的魚苗不會超過10尾,最後再以多少回來換算,就可以得知總數,由於類似歌謠傳唱,容易讓人記憶,前來購買魚苗的販商感到新鮮有趣,形成魚苗寮裡讓人神往的人文資源。

不過吳東蓮也說,後來因為社會變遷,國人飲食習慣改變,淡水魚需求量減少,魚苗寮魚苗養殖逐漸沒落,魚池普遍廢養,目前只剩下少數幾戶漁民仍堅守崗位,至今仍會哼唱「數魚歌」 的漁民更已剩不到5人,令人憂心這個具有獨特人文風采的歌謠恐將失傳。

昨天遠從宜蘭縣礁溪鄉前來購買魚苗的鄉長林錫忠說,當地「得子口溪」有不少福壽螺與雜草,他是來購買烏鰡、草魚回去除害,以維護當地河川生態;吳東蓮不用計算機,而是哼唱「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實在厲害。

花壇鄉長李成濟則表示,魚苗寮見證台灣魚苗養殖產業的風光,還有文史工作者為遊客導覽,發展出特有的休閒生態漁業,鄉公所會想辦法發揚魚苗寮的風土人情,讓幾乎絕唱的「數魚歌」,仍能傳唱下去。

相關影音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以特殊口訣「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有如歌謠傳唱。(記者湯世名攝)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以特殊口訣「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有如歌謠傳唱。(記者湯世名攝)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左)以獨特的「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鄉長李成濟(右)也跟著學唱。(記者湯世名攝)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左)以獨特的「數魚歌」來計算魚苗數量,鄉長李成濟(右)也跟著學唱。(記者湯世名攝)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中)、鄉長李成濟(右)等人到養殖池捕撈魚苗。(記者湯世名攝)

花壇鄉漁民吳東蓮(中)、鄉長李成濟(右)等人到養殖池捕撈魚苗。(記者湯世名攝)

宜蘭縣礁溪鄉長林錫忠(右2)等人前來花壇鄉魚苗寮購買魚苗,花壇鄉長李成濟(右一)為他們解說當地產業。(記者湯世名攝)

宜蘭縣礁溪鄉長林錫忠(右2)等人前來花壇鄉魚苗寮購買魚苗,花壇鄉長李成濟(右一)為他們解說當地產業。(記者湯世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