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會吃更要知道怎麼說 作家魚夫用台語記錄台灣人飲食文化
作家魚夫手繪動物食材各部位的台語圖解,希望讓大家知道台灣獨特的飲食文化。(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作家魚夫愛吃美食、鑽研美食,更長期研究飲食與文化之間的連結,他表示,台灣人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因此以手繪的牛、豬、魚、雞等,搭配台灣人食用的習慣,完成一幅幅動物食材的台語圖解,紀錄台灣人的飲食文化。
魚夫目前以1個月1篇的方式,陸續繪製各種動物食材的台語圖解,除了與媒體合作,以文章方式發表,也會在他個人的粉絲專頁分享圖解,喚起許多民眾與父母或祖父母的飲食記憶。
魚夫表示,有太多文化藏在飲食裡,同樣是牛、豬等,不同的飲食文化,有不同的切割方式,對部位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例如牛肉部位中的菲力,台語稱為「腰內肉」,另外,「盡磅」、「臭火焦」等部位,都是台南知名牛肉湯店常用部位;「六兩肉」指的是豬頰連接下巴處,即許多人喜愛的松阪豬。有時南部和中部說法也不盡相同,例如在台南稱豬橫隔膜為「肝連」,台中則稱「隔間」。
為了繪製動物食材的台語圖解,魚夫在繪製及整理的過程中,會請教專家或廚師,觀察食材的支解過程,或收集相關訊息,每一張圖解都是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完成的,希望能讓大家從這些食材的台語稱呼,溯源至台灣的飲食文化。
作家魚夫把雞的部位全用台語圖解出來了。(擷自魚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