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全成商行匾額原來在這 台史館建議續留館中
江家子孫提供老照片,證實全成商行門上曾掛著匾額。(記者周敏鴻翻攝)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老街「全成」商行的牌匾失落多年,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李林進旺發現被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珍藏。博物館長王長華上午到商行,向江家後代子孫提議:「匾額因易損壞,續留在博物館恆溫、恆濕收藏,再訂製『仿製品』掛回原處。」江家子孫將針對此建議進行討論。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商人江次德在大溪區經營商行,從事樟腦、茶葉、南北雜貨等買賣致富,和平老街上的商行也掛上由清朝狀元郭曾炘題匾的「全成」匾額,匾額上的年月為「戊申年仲秋」、應為西元1908年農曆8月。
江次德後代子孫說,1996年7月間某天,匾額不翼而飛,地上只留下一些鐵鉤等支架,他們雖沒報案失竊,但已經動員宗親尋找多年。
直到6月間東華大學歷史系研究生李林進旺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網站的「典藏」部分上,發現「全成」匾額已於2006年被館方收藏,經江家人比對老照片,確認就是江家的匾額,讓他們又驚又喜。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上午帶同研究組長謝仕淵等人,到大溪區與江家後代子孫商議後續的處置方式,王長華說,她們研究後,確認也尊重「全成」匾額,是江家的商行匾額。
她建議,匾額在商行外懸掛多年,因重力、環境潮溼,致匾額材料層與木板剝離,繼續將匾額交由博物館珍藏,平放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中,是最佳選擇。博物館還會協助訂製「仿製品」讓江家子孫掛回商行原處,恢復往日「全成」商行的榮景。
江家子孫代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江如洋公管理人江衍勛說,將會先安排子孫們前往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參觀後,再商議王長華的建議,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前右二)與江家子孫商議匾額的後續處置方式。(記者周敏鴻攝)
大溪區和平老街上的「全成」商行。(記者周敏鴻攝)
「全成」匾額收藏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內。(記者周敏鴻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