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紐約旁觀者效應案 凶手坐牢52年過世

莫茲里尾隨殺害性侵女酒保,成為美國社會心理學檢討都市人「旁觀者效應」的代表案例。莫茲里日前在獄中過世。(取自網路)

莫茲里尾隨殺害性侵女酒保,成為美國社會心理學檢討都市人「旁觀者效應」的代表案例。莫茲里日前在獄中過世。(取自網路)

2016/04/06 06:00

殺女酒保 38人目擊無人協助

〔編譯蔡子岳/綜合報導〕1964年發生在美國紐約市的「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案元凶莫茲里(Winston Moseley),被判無期徒刑入獄52年後,獄方4日證實,81歲的他已於3月28日在獄中過世,但未說明死因。莫茲里惡貫滿盈,除震驚美國社會的「旁觀者效應」案外,據其個人供稱,至少還有3人遇害,並犯下8起性侵、30至40起搶劫案。莫茲里被診斷為「姦屍癖」心理變態,為美國服刑最久的無期徒刑犯之一。

1964年3月13日子夜3時許,28歲的女酒保吉諾維斯(Catherine "Kitty" Genovese)下班後返回紐約市皇后區住處,莫茲里一路尾隨,從背後砍她兩刀,她大呼救命,引起周圍住戶注意,有人開窗大喊「放開那女孩!」莫茲里因而遁逃。吉諾維斯強撐至公寓門口倒地,十幾分鐘後莫茲里折返,見周圍無人,再砍殺吉諾維斯十幾刀、搶劫其財物並加以性侵,然後從容逃逸。直到受害人斷氣前幾分鐘,才終於有人伸出援手。

紐時當年批紐約人集體無感

《紐約時報》當年調查報導指稱,全案過程超過半小時,共有38人目擊慘劇,卻無一人出面協助受害者,或至少向警方通報。報導原文描述,「周圍有鄰人開燈或出聲,讓歹徒嚇跑,但歹徒兩度折返再次逞凶間,卻無一人報警。直到受害人斷氣才終於有人報警。」

其中一名受訪者表示:「我不想被牽扯進去」(I didn’t want to get involved),此語成為描述大都市居民,尤其是紐約人「集體無感」的表徵,引發美國國內排山倒海般的反省聲浪,心理學、犯罪學等檢討此案,創造出「旁觀者效應」一詞,或「責任分散效應」,即群眾人數越多越覺得自己不必挺身而出。

不過,紐時後來承認,該報導「過度誇大」都市人的負面性格,記者查證也不夠確實,真相是目擊者並未看到全部經過,受害人的呼救聲也不是所有人都聽到,38人中大部分以為是情侶或酒後吵架,而且有2人報警,並非所有人均置之不理。吉諾維斯倒地時,一位七旬老奶奶一直抱著她,直到警方抵達。

然而,本案已被公認為當代社會心理問題的表徵之一,成為小說、電視、電影等創作探討當代社會冷漠的素材。

1964年3月13日遭殺害的美國紐約市女酒保吉諾維斯。(美聯社檔案照)

1964年3月13日遭殺害的美國紐約市女酒保吉諾維斯。(美聯社檔案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