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術中醒覺 醫師有麻煩

2005/02/10 06:00

編譯陳泓達╱特譯

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JCAHO)之所以對術中醒覺問題反應激烈,部分原因來自於去年年初發表的三份研究報告,主題是新式腦波監測儀器的偵測能力與術中醒覺的發生機率 - 平均每一千個接受一般麻醉的患者中,就有一到兩人可能出現麻醉醒覺現象。這項警訊意味著JCAHO將開始蒐集麻醉醒覺的臨床案例。未來,上述估計有可能成為醫療院所能否通過評鑑的新標準。

但精神科醫師指出,雖然麻醉醒覺的首起案例早在一八四二年便出現,但除麻醉學領域外,此前很少有醫生知道什麼是麻醉醒覺,這點顯然與手術部位錯誤廣為周知不同。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手術完七天後出現麻醉醒覺記憶的機率要比術後二十四小時來得大。

亞特蘭大艾莫里大學麻醉學教授賽柏指出,對麻醉醒覺問題的了解受限於患者不願向醫生吐露實情。由於可能被醫生疑為瘋狂,患者往往不願據實以告。賽柏曾主持一項研究,以美國境內七家教學醫院近兩萬名病患為樣本,估算出美國從週一到週五每天都有約一百名患者在手術室中甦醒,時間從幾秒鐘到更久都有。

麻醉師尤其不願意向患者說明術中醒覺問題。「紐波特新聞」(Newport News)律師洪斯比表示,他已代表十餘名因術中醒覺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患者控告麻醉師犯下醫療疏失。維吉尼亞州審理的兩起案例分別做出賠款十五萬(約四百七十萬新台幣)與三十五萬美元(約一千一百萬新台幣)的裁決。不過,其他案例則是私下和解收場。

「美國麻醉師學會」(ASA)會長李特威勒指出,雖然ASA「極為關注」術中醒覺問題,但他認為這個問題已被過份誇大,聲稱的案例數目也嚴重灌水。李特威勒執業長達三十三年,他說他從未聽過有病人在手術中甦醒。

JCAHO專家則認為,麻醉師往往是在患者推入手術室前幾分鐘才和他們碰面,手術後又鮮少和他們交談。患者和麻醉師的脫節,造成後者無法體會術中醒覺會造成前者長期心理創傷的嚴重性。

愛荷華大學麻醉學教授戈奈姆表示,麻醉師以為可精確掌握麻醉的深淺,但情況未必如此。其實,麻醉是否適量很難測度,尤其是在心臟病或大量失血的外傷等輕度麻醉情況下。

戈奈姆表示,要知道患者是否有效麻醉,最好是使用一種可偵測腦波的特殊EEG儀器,這種測控系統可望在數年內成為標準醫護配備。他一般都是使用一種雙頻指數(BIS)監測器,這種儀器在一九九六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去年年初,兩項樣本數達七千多名患者的研究發現,這種監測器可降低約八成的麻醉醒覺機率。

許多麻醉師不願使用BIS和類似監測器,因為這種儀器尚未獲得醫界普遍認可。許多人認為,要判斷病人是否甦醒,監控生命跡象的臨床診斷要比使用腦波監測器來得更準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