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世紀強震/多國赴緬伸援 我搜救隊待命

緬甸軍政府向國際求援,美國、中國、印尼和南韓紛紛宣布提供人力、物資和金錢援助。圖為中國救難隊出發前影像。(歐新社)
〔編譯林家宇、記者鄭景議/綜合報導〕緬甸地震傷亡嚴重,軍政府已向國際發聲尋求援助,獲各國正面回應。美國總統川普稱美方將協助該國應對災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軍政府領導人敏昂來致電慰問,承諾願提供所需支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調動醫療用品並啟動緊急管理應對機制。我國搜救隊雖已準備就緒,不過泰、緬兩國政府鑑於當地現況、客觀基礎條件等考量,暫未同意我國搜救隊前往搜救。
川普廿八日稱華府已與緬甸當局對話,「我們會予以協助,所發生之事非常嚴重」。然而,川普政府上任後大幅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和國務院的外國援助資源,USAID前官員批評川普政府的應對體系「陷入混亂」,缺少人力、資源拯救生命。對此,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表示,USAID仍維持有能力應對災害的專家團隊,不受組織規模削減的衝擊。
國際反應方面,中國、印度、俄羅斯、新加坡等多國搜救團隊陸續趕赴當地協助搜尋生還者。中國已派遣八十二人組成的團隊前往緬甸救災,另一組來自雲南的救難隊也已抵達第一大城仰光;中國政府還將提供一億人民幣用於緊急人道援助,並在卅一日啟動物資運送。印度派遣一架載有必要物資及搜救、醫療團隊的C-130軍事運輸機飛抵緬甸。馬來西亞、香港也將派團前往緬甸。
聯國撥款500萬美元
聯合國已撥款五百萬美元協助救災,南韓計畫援助約兩百萬美元人道資源。日本首相石破茂分別向緬、泰致哀;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發布外交部長聯合聲明,除表達慰問,也強調將密切協調人道協助,促進救濟行動。
我國消防署指出,截至昨日晚間為止,國際搜救隊中有十二隊已經動員,含我國有二十八隊待命中。我方已完成搜救人員一百二十名(含五位醫師、一位獸醫師、七位護理師)、搜救犬六隻及各式裝備器材十五公噸的救援待命整備,慈濟慈善基金會也在地震後迅速開始動員。目前駐泰、緬代表處仍持續向兩國政府表達我國援助意願。
WHO從日內瓦總部進行地震應對協調,已動員位於杜拜的物流中心,在預料大量傷患需要處置的情況下,特別著重創傷用品和外部固定器材等資源。「無國界醫生」(MSF)呼籲緬甸政府迅速開通並及時核准物資、人員進入災區的權限。

緬甸芮氏規模七.七地震引發全球關注及關心。圖為印度阿姆利則學童手持蠟燭為緬甸、泰國災民祈福。(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