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貝爾結束亞洲行 警告中國南海挑釁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左一)八月廿九日出席駐萬那杜美國大使館開幕儀式,也將FBI從已故藝術收藏家取得的五箱神聖文物歸還給萬那杜。(路透)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八月卅日結束亞洲行,除了參與第五十三屆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外,也出席美國在萬那杜新設大使館的開幕儀式,並與紐西蘭舉行戰略對話。坎貝爾此行重點關切南海緊張局勢,對中國的「挑釁行為」發出警告,加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印太國家的關係,並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紛爭。
抗中影響力 拉攏太平洋島國
坎貝爾廿八日起訪問具有重要戰略動意義的太平洋地區,參加在東加王國舉行的PIF領袖峰會,與十八個成員國、台灣在內的觀察員、美日歐盟等對話夥伴討論區域安全、氣候變遷、經貿等議題,同時也在廿九日出席萬那杜首都維拉港的美國大使館開幕儀式。美國近年為了平衡中國在太平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積極強化在該地區的外交存在,去年重啟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隨後在東加開設使館,另計畫在夏威夷附近的吉里巴斯設立大使館,正待國會批准。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不斷上升感到震驚,近年來一直尋求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拜登自二○二一年上任以來,已兩度在白宮接待太平洋島國領袖。坎貝爾這次在PIF峰會上也宣布,計畫撥款逾一千萬美元的額外資金,加強太平洋島國適應氣候變遷抗災能力。
歡迎北約和印太夥伴加強聯繫
坎貝爾卅日在紐西蘭奧克蘭與紐國外交暨貿易部秘書長柯瑞舉行戰略對話,聚焦太平洋發展、印太戰略局勢、中東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等議題。兩人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指出,對南海發生的危險、破壞穩定和挑釁行為,包括中國船隻對菲律賓船隻的行為表示嚴重關切,也認識到歐洲—大西洋與印太地區在安全與穩定之間的聯繫不斷增強,對北約組織和印太夥伴加強協調表示歡迎。據報導,上述言論是以七月間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成果為基礎。
重申維護台海和平重要性
坎貝爾和柯瑞也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並強調美紐兩國與太平洋島國的深厚關係,以及持續在太平洋地區合作的承諾,以支持太平洋優先事項及PIF的中心地位。雙方也決心在太平洋地區就海事、經濟繁榮和基礎設施等議題合作,同時討論「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確認紐西蘭有興趣在AUKUS第二支柱下探討先進能力計畫合作的立場。